都来读小说网 >言情> 缺月梧桐
缺月梧桐

缺月梧桐

简介:
什么是坚信,什么是情义,什么是权柄,什么是正确不相信地狱之处即是地狱。人人都将堕落,无人可以幸免。 缺月梧桐
您要是觉得《缺月梧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缺月梧桐》转一个全书概要书评非常感谢

    粗略点评《缺月梧桐》postby:2008-9-119:07:00

    作者:三朝三暮

    粗略点评《缺月梧桐》

    几年来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提起这本小说,最近听说完本了,而我又正好比较闲,因此就找来看了看,当然,我是个看盗贴的……

    看完以后突然觉得这是今年以来我看过的最有让我说点什么感觉的小说,因为它颇有魅力——同时又有一抓一把的薄弱点。我这一遍看得比较快比较粗疏,不过这篇小说就现在的版本而言,也还经不起细看,估且粗谈一二吧。

    开篇很传统,有人说像《武林旧事》,也有人提出来《缺月梧桐》和《武林旧事》都受到了温瑞安《侠少》的影响,不过我其实已经不太记得《武林旧事》的开头是怎么写的了(罪过罪过),但感觉王天逸最初的性格,确实与《侠少》非常相似。我一点不奇怪有大量的人声称开头看不动的,我对自己居然看下来这件事也比较诧异,大概这只能说明我最近实在是太闲了。对于青城派以华而不实的套路为主要的教学和考试内容这一点,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我对现在的武术比赛实在没有半点好感,连自中华武术分出去的小枝小蔓如跆拳道之流都有对抗性的比赛,武术居然沦落到靠打分论胜负,实在是耻辱,真希望早点取消得了——这是题外话,总之开局平平,不过这样平平的开局中一群三流大学的差生们穷快活的生活,为后文的血雨腥风垫下了一块足够平稳的基石。

    王天逸与张川秀和赵乾捷的江湖之行,在第一站就遇上了更加传统的与恶霸地头蛇的斗争,然后很快地插入江湖巨头之一的慕容秋水。慕容的出现并不是很出色,首先是第一站就出现全书中头号厉害人物,末免有点操之过急,而且他对王天逸的关注有点过分了。王此时只是一个纯粹的毛头小子,不管是武功还是心智,都还处于萌芽状态,慕容却已经在江湖上大有名望与见识,这种近乎“一见钟情”式地考察和帮扶,多少有点突兀。尤其是后来慕容并没有大力招揽王天逸的举动,至少远不如易老的处心积虑,甚至还不如唐博好歹明说过希望王天逸加入唐家做事。不过慕容与王在垫石村与匪人决战一场戏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最后掷剑救人引起村民暴动的一幕。当然这一幕再度产生强大的欺骗性,它让多数读者都会以为作者是良识派。

    进入济南一段,更让人觉得传统而又yy,与丁三和博六的结识,几乎是眨间内王天逸就与武林七雄中的三家少主有了(看起来)相当亲密的友谊。寻找请柬引起的整个济南江湖的动乱,初显了作者写帮派角斗的风格与功力,也为第二部更为复杂而血腥的战斗作为了一次预演。但总的来说,还是乏善可陈的,因为这些动乱中,王本人并不是核心人物,所以有些隔靴骚痒,紧张感不够。

    徐云城的开端继续传统而yy,王天逸轻易就施恩于初出江湖的天下第一高手,昆仑掌门武神章高蝉,而章高蝉此时的性格也非常像一个经典的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武功绝世,对外人宽厚内敛,对爱侣深情温柔,在这里实在难以想象后文作者给他铺的路。少林为了查明济南城事件让徐家捉拿王天逸,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秦剑门一家,夹在唐门与少林两大势力之间左右为难,因为李孝先对王天逸的义气而惨遭灭门之祸;博六对王天逸的爱护,最终导致了一场为维护唐家声威而严重伤害了王天逸的惨剧。这一卷结束时成功营造出的压抑,在后文中,成为了全篇小说的基调。此处,只不过是小试牛刀。当然,还有那个幸存的李孝先的小书僮祺安,这样一个小角色在后文起到了不可意议的关键作用。

    扬州的部分,空性授艺埋下青城杀局的初因,与左飞的相识,亦是常见桥段。江湖三雄给倪清官上的那堂“社会史学”,是看得最不顺的一部分,这种常识性的东西,费这么多笔墨煞有其事地写,说教意味太浓,对现代读者来说,实属无趣。慕容秋水的心性智略,在这一部分里也太直露,缺少一个顶尖高手必不可少的神秘感。好在这一部分过去之后,第一个真正的高潮开始了(啃了这么久皮以后终于见到馅了真不容易)。天机镇上与沈家主仆相会,长乐帮古日扬等人受命保护沈家小姐,王天逸与左飞无意中被卷入。与华山岳中巅争抢寿礼的一段,让王天逸脸上添了那道后来成为标志性的疤痕,也是此人亡命本性从温良憨直的外壳下脱逸而出的第一场,从此以后,这性格便成了一颗不熄的火种,只要风头一起,便哗啦啦地爆燃出来。

    雨夜村中之战,作者的文字功夫几乎是突然有了一个跳跃性的提高,这一部分写得鲜活生动,实在可以称为惊喜。如果作者能以此处的笔力重写前两卷的话,应该能让读者增加不少。尤其是几个耳光打醒初次遭遇血战魂飞魄散的左飞,几句重复的“现在晚了”,所表露的惨痛与友情的分量,都比前文远甚。船头与凶僧胡不斩的较力,王天逸将剑横在梢夫脖子上的那一刻,真正的道德考验第一次降临到他身上。我甚至觉得这是全文中他所面临的最凶险的一次道德考验,因此之后他虽然杀了无数人,但那些几乎都是江湖利害关系中的人,或者对王天逸造成了危害的人,而这个梢夫是一个真正的无辜者,如果凶僧不肯受他威胁,他这一剑是否刺得下去?当然就现在的王天逸来说,承受这样的考验还有点为时尚早。

    慕容秋水在这一章里终于有了不俗的表现,威逼于叔杀吕甄的一段,不出一点恶言凶相,而威严如山岳压下,真正有了大家风范。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如这一卷结尾的那部分令我惊叹。其实这一卷开场不久,我就猜出来小丫环才是真正的沈家小姐,而那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是丫环翠袖。然而这是一个典型的我猜到了开头,却没能猜到结尾的桥段。这个天真可喜,总爱拉着王天逸说话,对他颇为温柔,还共同经历了一场生死的女孩子,确实是沈家小姐没错,然而我这个被无数言情流和种马流的yy洗礼过的头脑却完全没有想到,她竟然根本记不得王天逸的名字!而且这个结果虽然绝对的出乎意料,却并不突兀,前面各种伏笔都有暗示,只是估计多数人都还不能习惯这种故事发展,比如我就曾经以为他俩之间多少会有一些浪漫关系,虽然沈凝竹与王天逸的之间身份天差地远。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结结实实地撞到了一块铁板上,原来作者绝对不打算在人物关系中引入任何浪漫主义的成分。

    相比这一部分的精彩流畅而言,回到青城后的情节虽然也起伏跌宕尽极险恶之能事,但在我感觉中却觉得总有点刻意,概念化的东西太重,尤其是像甄仁才这种典型角色(甄这个人物很容易让人想起《士兵突击》里的成才,鉴于我是个极其稀少的成才粉,我理所当然不会看得太顺眼,咳咳)。整个青城派上上下下就没一个正常人,似乎转眼间由电视连续剧变成了小品话剧,所有人物的言行都夸张起来,连张川秀和赵乾捷的善良也有一种反常而妖的阴影,王天逸在狂暴与防御两种姿态之间的一再切换,更显得脑子抽筋,在这种状态下,凶僧胡不斩与丁玉展这两个外人的出现,倒有种让人喘了口气的感觉。这一切的压抑与妖异感,直到王天逸与胡不斩联手杀出青城时,终于有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突破,作者写打斗的功力在石仞镇屠杀青城追击者时又是一次拔高,杀死韦全英后对范德远说的那句“你来这里做什么?”尽显善良人在末路的凄凉与最后一丝温情。

    这一部分在这里居然还没完,或者说易老觉得王天逸还没有走到足够绝的路上。直到他慈孝杀一章中,他杀了对他有恩,但是决定为了儿子谋杀他的甄家父母,而自觉走破了道德的底线去上吊时,易老终于出手相救,顺理成章收伏他进入暗组。不过就如我先前所言,我倒并不觉得这一次的道德拷问比梢公那次更凶险,甄家父母毕竟是要杀他,他是自卫反击。这次上吊,我更愿意理解成前一系列的刺激累积起来造成的绝望感。

    相对第一部的水准不一,起伏太大,第二部整体水准要高很多,然而作者在第二部接近结尾的时候,决定不再写第三部了,从而匆匆地放弃和结束了很多线索,终究让这一部显得虎头蛇尾。

    第二部一开场,王天逸的表现中规中矩,直到丁玉展的出现后,有了丁玉展作为对比,他性格的转变才一再地鲜明起来。理想色彩浓郁的丁玉展,比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左右,经历了更复杂的人生际遇的王天逸,则显得更果断更自信,但是他依然很奇妙地被丁玉展所克制。

    脏手侠义那一章,王天逸为了给丁玉展斩除后患,杀了被丁玉展灭门的奸商洪家遗孤,丁玉展当时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放洪家儿子一命,而且以丁的家世地位,也还经受得起这件事带来的后果。王天逸代他灭口后经常念叨这件事,显得有点婆妈,与王本人的性格不太相符。也许这个可以理解成王天逸试图在自己心中清除抵消丁玉展的影响的一种手段。

    华阴城一战中,霍无痕少帮主的出场真是不同凡响。尽管之前有许多侧面的描述(尤其是慕容秋水的点评),然而他表现出的不通事务,在这一群江湖干将中依然让人汗颜。因此这一战的失利也几乎可以预知。王天逸与岳中颠的生死博杀,和左飞的再度出现,是这一章的两个亮点。战败后王天逸受易老之命,代霍无痕顶下战败罪名而贬入建康妓馆当守门人,这个急剧的转折确实虐得厉害。

    王天逸在困境中听潭剑涛说张川秀有病重,一面脱衣一面狂奔去见他,给他钱治病,他本人性格中宽厚仁义的一面,显然并未消褪多少。在之前他杀范德成,欺骗赵乾捷的行为映衬下,很明显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以前的行为方式,他只是给自己划定了新的善恶准则。

    建康大会在王天逸逐步受到重用的情况下打开帷幕,锦袍队成立,好戏逐渐上演。锦袍队特训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再次想起《士兵突击》,刘定强,秦盾和赵爵锡三个人的性格各有妙处,刘定强的傲气天真,在这一部分被写得入木三分,最终这样一个小角色死得惊心动魄,惨烈之处不亚于那些纵横捭阖的大人物们的结局,尤其是对泰盾和赵爵易两人而言。这两个人本来大有可期待之处,可惜作者匆匆结尾基本把这一块给忽略了,非常可惜。

    围绕着在文中重要性堪比核武器的章高蝉的出现,倾国美女翠袖和小书僮祺安开始积极地活跃起来。慕容大公子在点评慕容秋水不受翠袖美色诱惑时的一句话,初步显露出他也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过我觉得慕容秋水对翠袖的使用有点浪费,他手中有这样一张好牌,就应该把她的地位尽可能地抬同,让她在众位高手眼中成为一个可望不可及、需要竭力全力才能博取其欢心的绝代佳人,而不是连一个王天逸都能称为“家妓”的角色。事实上,翠袖的魅力也只在那些性格比较薄弱的人物,如章高蝉和霍无痕身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而那些实际上掌握着江湖大权的人们,几乎都对她扮演的角色十分清楚,从而深怀戒心。丁三当了她的入幕之宾,可是明显事后并无挂怀,唐博对她显然也有些心动(丁三睡了翠袖以后他的表现明显失常),却表现得更加刻意地远离。

    不过除了对翠袖的使用这一点以外,慕容秋水在第二部里的表现要比第一部强得多,大约是这一部里面他的正面描写甚少,有了足够的留白以后,比较容易烘托出多智近妖高深莫测的气度来。尤其有了慕容成的拼博竞争作为对比:慕容成越是积极,越是显得慕容秋水举重若轻。慕容成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几个穷困潦倒的小武师赤手拼斗来锻炼自己的斗志,实在与他所处的境地不相符。我总觉得看到这一幕的人,大约很难起敬意。他斗酒激章高蝉下场比武那一段,倒还算得体。总的来说慕容成在这一章的表现可圈可点,水涨船高地推动了慕容秋水的行情,如果将慕容成写成个霍少帮主的角色,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章高蝉的表现在建康大会期间真是处处出人意料,他被翠袖的美色所惑,又被夫人若若的丫环翠袖痛骂而羞愧;他不能拒绝丁玉展送上门来的荣誉而被迫签下协议,却又因为千里鸿的压力而毁约杀人。王天逸处心积虑造成的一次比武和一次刺杀中,他的武功越是仿若天人,他在武功之处的行事越是幼稚软弱,在我看过的所有武侠小说中,再也没有哪个人物能将武功与心智分离得如此厉害,天真得如此无耻了。因此他败亡的命运几乎被注定。

    千里鸿利用他对妻儿的爱说服他杀了秦明月,从而将这一支绝世利刃重新握回自己手上;但最终,也因此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为救妻儿而身亡。我觉得王天逸以若若母子要挟章高蝉就死,并在他们死后告诉丁玉展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杀了若若母子一事,倒也无可厚非。在他此时的观念中,只有对自己有恩义的人,才是他需要报答的对象,然而章高蝉明显对他并无恩义,彼此结纳不过是为了一些很现实的理由。高柳若虽然看起来是个无辜的人,然而如果她不是章高蝉的妻子高明月的女儿,可能很早以前,就会因为重病而死,因此毫无疑问她也是江湖圈中的人,她的生死荣辱,必将与夫、父的成败结为一体,她并非无辜,她的死并不为冤。章高蝉一家的身亡中,祺安扮演了相当重要而不光彩的角色,然而他从一个骄横的待儿变成贪得无厌的叛徒过程中,却是王天逸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翠环这个角色,她的出场凶悍泼辣,实在难以引起人的好感,辱骂章高蝉一幕中,更是胆色惊人。作者乍将她与王天逸拉到一块时,估计读者无不翻了个白眼,这一段感情中有诸多留白,不过细想起来,倒也水到渠成。王天逸在此阶段,自诩是个纯忠之人,因此翠环倾诉自己为若若小姐出头的心意时,他有些钦佩是理所当然。当然最重要的是翠环对王天逸产生好感,主动示爱,并锲而不舍,而王天逸这个人,在感情上是个相当被动而且很难拒绝别人好意的。这一点在他的第一场暗恋中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他本来对沈凝竹大小姐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沈凝竹给他缝了下衣服包了下伤口以后他就马上动心。王天逸一生中,对他付出关爱的人只要没有严重伤害他的行径,几乎都能令他念念不忘,因此这段爱情的展开,实在也很顺理成章。然而正是因为翠翠的纯忠,最终她选择了在成婚前以死向章高蝉示警。

    在与章高蝉有关的这几条线索上,因果,报应,成败,浑然一体,不由得王天逸不咽下这苦涩之极的结果,可见作者下笔之前,是经过很仔细的考量与布局的。

    建康大会上风波四起,王天逸与凶僧胡不斩合力试探章高蝉的精妙布局后,续以令人啼笑皆非的霍少帮主画画,刘三元舞剑;精心布置的刺杀章高蝉之后,是突如其来地王天逸失手遇袭被人莫名其妙地打破头……情节的种种峰回路转,都绝对令人难以预料,作者在安排这样的情节时得心应手,实在畅快。铁血争斗写得顺畅,偶尔的诙谐之处也点缀得自然,比如王天逸被打破头的晚上,得知唐博来访,大惊失色地再在伤口上磕出血来,让随从告诉唐博自己晕厥不醒那一段,尽管主角倒霉到极点,依然令人解颐。当然也有败笔,慕容成买渔饵那段,作者在尽力搞笑,但搞得很刻意。

    总觉得第二卷的主要精彩处微妙处,都是纠葛在章高蝉一家与慕容一家身上,王天逸本人,以及长乐帮的拼斗,反而略有逊色。这也是作者的定位导致的问题,因为在这一部分里面,王天逸还没能进入决策层,他的种种表现都局限于别人对他的定位,所以逊色在所难免。

    因此就不得不说在第二卷匆匆结束是件很让人可惜的事情了,风采逼人的胡不斩在试探章高蝉一战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杨昆凌寒钩的密谋突如其来又匆匆结束。我很困惑为什么凌寒钩会认为王天逸会帮助自己和杨昆复仇,他应该很清楚王天逸只忠于易老的使命,而与丁三又是好友。而杨昆之前与丁三的一番对话又过于温馨,后面的转变实在有点生硬。当然这几章生硬的地方处处可见,王天逸重投长乐帮是其中最大的一处。

    我很困惑于丁三既然已经听到了王天逸是易老的人,他后来苏醒后竟对此事报以缄默,加上陶大伟夜影,知道王天逸夜莺身分的人还真不少。因此实在难以想象霍帮主对此事不知情。我是觉得霍帮主自知大乱后长乐帮势力衰疲,需要借助王天逸的声威能力来支撑帮中霸业,因此才伪作不知。这一点埋下无数可能的情节发展,就此断了实在可惜。

    就作者的说法,是第一卷埋葬了仁义,第二卷终结了忠孝,因此第三卷魂无所归,力无所继。我却觉得第二卷中忠孝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挑战,易老的败亡与王天逸没有什么关系,他几乎也没有真正地伤害过对他有恩义的人。道德的底线还遥遥在望,并不曾触及。我个人倒是觉得,如果作者如他原先计划的那样写下一部王天逸成为黑道枭雄的故事,其实才是把当年他横在梢夫脖子上那一剑,往下割得更深了一些。他是否会为了权势名利而牺牲真正的无辜者,而放弃或出卖真正对他有恩义无伤害的人?

    不过这里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困境,如果他将厚黑进行到底而成功,多少不是作者真正希望写的结局;如果失败,那么警世说教的意味末免太浓;如果他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成功,似乎太过理想,也许都不能用来说服作者本人;如果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失败——这也许是最容易被写到的结局,但是中国社会现在太缺少超越功利层面的对成功的认可,灵魂的救赎很难说服读者尤其是网络读者相信这对王天逸来说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或许这才是作者畏手不前的原因?

    其实,从作者的结文自述来看,我个人是觉得他有点过于着相了。借用杨昆和丁三对大侠的剖析,我也认为小说有四种状况:有一种小说,作者与读者都不相信有什么意义,大家就是写着看着玩;有一种是作者呼天喊地相信自己在写一部穷尽人性的大作,而读者看得无动于衷;有一种是作者和读者都很严肃地相信这是一部意义深妙的作品;还有一种——我觉得最佳状况,是作者下笔时并不去想有无精义,而读者能从中领悟很多。

    在这种意义上而言,我觉得作者实在没必要纠缠于第三卷有魂无魂,只要他能在第三卷中维持第二卷编写故事的水准,并且把第二卷结尾草率的地方好好修改下,就会是近年来少有的武侠妙文。缺月梧桐并没有引入什么新奇的概念而能写出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是很难得的能力。尤其在网文中,网文中太多靠发掘新题材走红的作者了,然而题材总会老旧。

    我还是相当希望作者能写第三卷的,并认为第三卷大有可突破的余地。当然作为一个看盗贴的人,作者写与不写,写多少实在没我罗唆的余地。不过我觉得以作者每周甚至每旬更新一次的速度看来,我觉得他给杂志写小说比在起点写vip更合适,因此向几个熟悉的武侠杂志的编辑推荐了一下。既然是推荐就要诚心一点,因此写了这篇乱七八糟的粗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