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相逢莫问人间世,素女婵娟不耐春。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流光易逝,华韶难留,古今世道多变,难遂人愿;斗转星移,万物乾坤,阡城不外如是。
阡城,古称山国,今曰石阡,位于武陵山脉,西南边陲,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四季分明。
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于秦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县境西部,属象郡。到汉时,属夜郎国、牂牁郡地。
唐朝时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置夜郎县。于贞观四年(公元621年)置夷州。大观三年(1109年),复置都上县。
至元年间(1264—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
时至今日,朝廷经行“改土归流”制后,置石阡府于此,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等三个长官司,终得以名,流传至今。
阡城,古之繁华之邑也,分南北东西四城,依龙川之水而筑,河水清冽,宛如翡翠镶嵌于城间。
城北之滨,温泉自涌,其名“北汤”,一年四季,四季如春,温暖宜人。城北之民,汲取温泉之水,煮酒烹茶,以待宾客,礼之如初,自古至今,未尝改也。游人如织,浴汤以疗疾,功效显著,百病皆除。彼河之对,白塔屹立,隔水毡乡,守护阡城,千年如一日。古刹庄严,香客如云,香火鼎盛,昼夜不息。此景之美,为人称道,言之难尽,心之所向。
城南之东,坐落山麓,号称“松明”,亦有温泉涌出,素称“城南温泉”。水质清澈透明,犹如琼浆玉液,享誉“美容之泉”也。泉水自石缝间隙涌出,状如神汤,冬暖夏凉,为城南之民提供天然沐浴之地。官民皆爱其用,不分贵贱,建有官塘,民塘和女塘,滋养四方。
龙川堤畔,杨柳依依,世为游人休憩之所。古码头泊舟,客船往来不绝,游客亭立不倒,风景如画,供人凭栏远眺,观赏河景之美。松明山巍峨耸立,山路崎岖,风景秀丽,登山之士争相攀登,以探其奥秘。
城北温泉和城南温泉,虽异曲同工,然各有千秋。城北之泉,温暖宜人;城南之泉,清冷可人。城北之泉,待客以礼;城南之泉,官民共享。城北之泉,对面白塔奇为守护神;城南之泉,松明山麓常为古来伴。两泉举世无双,“古树连荫”、“小洞通幽”、“小山叠翠”、“杰阁桂月”、“武侯故址”、“太白高楼”、“钓台逸兴”、“古渡横舟”素来被誉为“阡府八景”,皆为阡城之美景,为民众之福祉也。
阡城以东,五峰并列,高耸云霄,状若五仙,故俗称“五神峰”。其峰势险峻,连绵不断,青松翠柏生于其间,四季葱茏,鸟语花香,虫鸣啼翠,景色壮美。曲径蜿蜒,人家散落其间,种茶养蜂,畜牧家禽,各得其乐。游人登临其巅,远眺四方,抒怀寄情,律动其兴。
阡城以西城,奇居石洞,位于燕子岩山腹之中,洞深奥秘莫测,名号“太虚”。其洞中有洞,高广曲通。洞周层翠,古树参天,楼阁寺宇,掩隐其间。洞口云霰深锁,异光凝聚,恍如仙境,素以“太虚仙洞”称之。洞中灵岩奇石,绚刚多姿,尤以“龙虎奇形”、“钟鼓遗韵”、“观音静像”、“罗汉生灾”,“乃佛攒崖”、“金沙灿地”、“骊卧方田”、“漏萤仙室”最奇,故有“黔南第一景”和“第一仙洞”之美誉。自古以来,素为山国名胜,文化沉积深厚,古人咏叙颇多,摩崖石刻,古碑碣雕达二十有二处。传说藏有珍宝与仙人足迹,探险者纷至沓来,寻求奇遇。
阡城中心之腹地,启灵桥横跨龙川之上,如虹贯日,壮丽非凡;桥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桥头北峙临江楼,建于龙川河畔,立于龙底江上,与麒麟阁相望,凭栏仰望,美景尽收眼底;宴客待友,美酒佳肴,盛极一时。楼对麒麟阁,英才荟萃之所,昔贤大儒共襄盛举,今官府掌舵,盛世盛典,常于此举行。
南则万寿宫和禹王宫并立,商贾云集,繁华喧嚣。对立武侯古祠,纪念诸葛武侯夜郎之捷,供奉名将,世代传颂。桥中顶亭阁耸立,古剑悬挂于桥下,行人往来不断,探其神秘之心不绝。阡城南北商铺林立,隔河相望,繁荣景象,一览无余。
太白高楼,立于城南温泉之滨,为阡城文化艺术之胜地,常举办雅集诗会,文人墨客者皆汇聚于此,吟诗作对,高谈阔论,把酒言欢,煮茶论道,尽显书生意气。地虽偏远,龙川河上舟船往来,商客络绎,夜郎秘境之传奇,于此可见一斑。
阡城非徒城矣,实乃文化之熔炉、历史之宝客、黔商之要地;其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比比皆蕴历史之深、文化之厚。故繁华美丽之阡城,亦是吾小说背景之一,以彰显其独特之魅力。
阡城邑僻处边陲,丘陵连绵,阡陌纵横,以田畴和山地为基。其土质或黄土沙砾,或黑土泥壤,田畴和山地多砂石交错,非宜农耕之所。山间林地,茶烟种植,农耕经济依之。农家田亩,自给自足,以稻、粟、玉蜀黍(苞谷,玉米)、麦为粮,辅以蜀黍(高粱)、洋芋、绿豆和黄豆。渔事鲜少,户内多畜牧养禽,林间野兽虫鸟出没,时猎以为食。多有少数民族聚居,有汉、仡佬、回、苗、侗之属,而以仡佬为盛,自改土归流后,与汉通婚常见。其辖区有十八有余,各有千秋,其商贸自唐宋兴起,时至今日,也达繁荣昌盛之景象。
阡城邑虽地自偏远,民风古朴,礼乐之风犹存,民俗之美浓郁。每逢春节,皆有“说春辞”、“舞毛龙”、“木偶戏”、“游花灯”等诸般活动,自正月初七启,至元宵节乃至,热闹非凡。其中,说春之俗,发端于唐,迄今未绝。每逢春节或立春,至春分而终。
说春者,实以歌咏之,曲调简单,各地不同。其分为说正春和说野春两种。说春者有定规年春词,其词涉及二十四节气农事、渔樵耕读之道,内容广博,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说野春又称为说耍耍春、说花花春,内容丰富多变,不拘一格,主要段子名目有《开财门》、《颂主人》、《说茶》、《见子打子》等。春倌须着春馆服和戴春倌帽,手持春牛,走至人家说春时,必散农历以及财神春帖,以劝农耕之意,祝愿主人家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阡城自古世家繁盛,韩、杨、姜、周四族称其雄。韩家种茶制茶,茶庄茶园遍布城中;杨家酿酒米粮,商贾云集;周家钱庄客栈,财源广进;姜家书院实业,士人荟萃。四族虽各有所长,然合作交流频繁,竞争发展并存。官府宠辱不惊,常邀四族于麒麟阁、临江楼共商城事、城业。此外,张、李、王、陈等家族略小,多从事小业,安身立命;市井小民,以货卖食为主,数量众多,难分品类,不计其数。阡城商贸繁荣,至此而成。
言归正传,时值正月,庭院满是一团和气。
当下阡城的天气,微风和煦,阳光明媚,比往年些格外温暖,似乎今年春天来得特别早。
门前的腊梅已零零落落,稀稀疏疏的挂了一些花苞,正欲盛放。
阡城韩家,祖上江西,世代以种茶和制茶为业,家业殷实,富甲一方。
韩家长女初长成,今年方十四有一,出落标致,生得:
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词敏捷。
聪明才过读书郎,伶俐不输长大汉。
韩家唤做韩灵儿,人人惊羡此女郎。
与阡城杨家世代相交甚好,逢年过节多有走动,如自己亲眷一般,不外如是。
阡城杨家,本地夜郎人家,主要以酒和米粮等业,深耕多年,家大业大,也榜上有名。
杨家有儿郎,名唤杨熠,刚过弱冠之岁,适龄姻亲,尚未婚配,自幼善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貌比潘安一般无二,生得秋水为神,白玉作骨,双瞳炯炯,瞻视非常。
亦且颖慧绝伦,凡是诗词歌赋之类,贾世道口授一两遍,他就再不忘;与他讲解,他就会意贯通。
寒来暑往,缘因两家世代交好,是故有“青梅竹马”之情谊,两家商磋择其良日,请贾世道谋算,欲结“秦晋之好”,其中细节,尚未明确。
贾世道是谁?太虚仙洞隐士,无门无派,非道非佛,乐善道常在,常流转于阡城山水之间,其行踪不定。
杨熠于九岁上,杨家为其祈福,专上太虚仙洞求门拜路,求之传其道,授其业,拜请为师。
名为世道却不世道,深谙梅花易数,占卜算卦之道,常予福祉以寻常百姓家,阡城英才少年多拜其为师,其弟子众多,前前后后已达三千人之余,文武商道极盛,且各学有不同,但其师出何门未知,其生平不详。
最出众的莫过于周遗群和莫阿兮,一个是贾世道的大弟子,一个是杨熠的小师弟,三人被称为“阡城太虚三杰”。
周遗群,乃楼上古寨周家大少爷也,江西富商周伯泉之嫡长子。明弘治六年,周家为避难,至阡城买田置业,是阡城“万寿宫”的掌门人。
若问个中缘由,家荫德厚,得其庇护。祖上主以钱庄,酒肆,茶楼,布庄为业。时至今日,逐渐兴起周氏家族为主大世家大族,是阡城首屈一指的富商大贾之一。
周遗群,年纪比杨熠稍长一些,已婚配至阡城姜家长女,姜家是阡城世家大族,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莫阿兮与他们不同的是,他是身世成谜,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路边的孤儿,是贾世道云游途中捡回来的。其年纪比杨熠小很多,与韩灵儿相差无几,其韩灵儿和莫阿兮自幼相识,其渊源匪浅。
缘因韩家会经常找贾世道帮忙占卜算卦,莫阿兮便一同前往,一来二去,因缘际会,两人相熟相知,而且还经常和韩灵儿一起玩耍,自然便多了一分“情谊”在之中。
莫阿兮虽然生得没有杨熠俊秀,长得也不如周遗群高大,或许是因为常年跟着贾世道常住太虚,奔波在外,好在比他们都多了一分灵气,看起来就要强壮一些,也比较内敛一些。
莫阿兮生性乖张,却不善言辞,但在贾世道的教导和指点下,已学得一些学识,写得一手好字。
每值逢年过节,帮忙给阡城许多人家写得一些对联,也赋得一些字画,常挂于太虚仙洞供来扶礼祈福的人欣赏,一来二去,被人讨要了去,终得一些浮名傍身,却不受其所累。
闲时玩趣,修习一些剑术强健身体,常与姜儒霖为伴,舞剑于太虚仙洞,御风以五老神峰,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未曾间断,已有三年有余,渐入佳境,终日小有所成。
姜儒霖,阡城姜家大房的嫡长子,是姜家名副其实的大少爷,但与其他世家大族少爷不同,生得眉清目秀,且是聪明,无书不读,无史不通。
算得上才貌双全,其文章浩烂,超越古人;尚武善剑,行云流水;家世显赫,晓负声名。
阡城境内,其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常居“麒麟阁”的麒麟榜首,是阡城寻常百姓家遥望的麒麟男儿。
鲜有游走于太虚仙洞,缘有一次出游,与莫阿兮幸遇得识,以剑会友,相舞甚欢,互为友伴。
再说阡城姜家,是世家门阀大族,今考究有“姜家巷”为证,总共有七十二房,其家学渊源,文化底蕴深厚,称得上是千古流芳,源远流长。
自唐兴起以来,其曾祖父姜麟是儒学大家,为阡城“松明山”山下的温泉撰写《泉都赋》和《夜郎奇闻录》流传于世。
姜家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中兴商儒之道,以此举世,得其所负之名。不仅兴儒学,建学堂,办实业,还斥资与官府兴建”府文庙“,造福一方,颇具名望,是阡城“禹王宫”的掌门人。
姜家与其他世家大族,世代交好,喜结姻亲,团结乡里,常聚于阡城第一楼的”临江楼“上,箪食宴民,煮茶把酒,与民同乐,赢得满堂彩,开怀笑颜开,至此功成名盛之。
缘因世人钧鉴,阡城山水之美,风光之胜,杰阁挂月,武侯故址,与天地寿,正投其怀。
撑一叶扁舟,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小洞通幽,钓台遗兴,古渡横舟,山国秘境,得天独厚。
杨柳扶风,舟楫于龙川河之上,泊于太白高楼之下,风恬浪静,远水澄清,鱼戏明珠,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松明山麓,山涧石隙涌出其汤,热气腾腾奔泻入江,源泉滚滚,昼夜不舍,浪涛拍岩,珠飞玉溅,冬暖夏凉,煮茶酒皆宜,得而广之。
温泉四周,乔木参天顶亭阁隐隐,白云缭绕,俯瞰龙底江,碧波山影,垂柳盈堤,浑然天成。
温泉浴日,神汤漱玉洗净其身,礼涤其心,润浸灵魂,裨益匪浅,道法自然,流连忘返。
仰望山斗,山峦耸翠,古树连荫,松露郁葱,绿野仙踪,向往尤甚。
故而“临江楼”、“麒麟阁”、“太虚洞”、“仙人街”、“五神峰”、“松明山”、“佛顶山”、“白塔寺”、“启灵桥”、“太白楼”齐名,为世人所乐道,今得其“阡城十宝”盛名付诸之,广为流传。
缘由峰峦起伏不断,连绵不绝的山峰上长满了松树,四季苍翠,景色宜人,常有文人墨客留书于此,撰有古诗《五神峰山居幽瞑记》为证:
春色撩人花争艳,夏日松涛翠欲滴。
古舍隐约藏深山,仙人居所何须觅。
漫步幽径寻高士,清风徐来心自逸。
楼台亭阁隐林间,曲径通幽别有天。
此间胜境何处寻,只缘身在山中藏。
愿得长留此间住,幸与天地共悠眠。
如是道闻,大意真显:
春来犹怜百花争奇艳,虫鸣鸟啼闹春风,鸾凤和鸣,择其佳偶天成;
夏日翠松林郁郁葱葱,天然幽静避酷暑,清风徐来,悠然自得其道。
山林隐见古舍人家住,炊烟袅袅入帘来,抬望眼,却是人间烟火,意兴阑珊处。
寻得世外仙人修真境,悠然宁静胜桃源,满是香榭丽舍景,琼楼玉宇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漫步林间幽径道,沁入心脾,心自凉,以观城楼、赏宝塔,览凉亭,心悦诚服,别胜人间仙遇难求,与天地同寿。
还有——另外一首《阡城泉都赋》:
温泉四溢龙川旁,神清气爽洗尘霜。
杜鹃啼血红满岗,红豆生南国景光。
依偎共赏佛顶霞,鸳鸯戏水波光漾。
静谧院落高墙老,戏楼上下人徜徉。
山泉清冽台茶香,叶尖晨露采茶娘。
轻舟已过猿声远,阡城古韵今犹长。
我欲携君访夜郎,李白未曾到此乡。
千年念想留此地,山国古韵永流芳。
如是我闻,大意真显:
那里温泉四布,神清气爽,我们共同沐浴在龙川河畔的天下神汤;
那里杜鹃遍野,红豆洒满岗,我们依偎在一起看佛顶霞光;
那里没有城市的熙熙攘攘,只有成群的鸳鸯,波光里的倩影,在四处游荡;
那里有宁静的院落,还有斑驳的高墙,古老的戏楼上,你来我往,又是谁在观赏;
那里山泉清冽,叶尖儿的晨露,苔茶飘香,叶尖的晨露,只滴在采茶姑娘灵巧的手上;
我想和你去一个地方,是李白欲往却未曾到过的地方,轻舟已过,猿声渐忘。
至今留守着千年的念想,那里今名石阡,古称夜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几位年轻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安排呢?几大世家又会有怎样的命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