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嘉佑年间,庐州包府。
“少爷!少爷!您快醒醒啊!”焦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睡梦中的少年眉头微皱,缓缓睁开了眼睛。
“什么事啊?这么急……”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少爷,老夫人请您去花厅,三老爷回来了!”一个身着管家服饰的中年大叔望着自家少爷严肃地说。
听到这个消息,少年一下子坐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心中暗想:‘三老爷?该不会是他吧?”
这位少年名为包勉,他原本是现代社会的一名大学生。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将他带回到了北宋仁宗年间,命运的齿轮开始了奇妙的转动。
更为惊人的是,他竟然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包青天的侄儿,这一切如同梦幻一般,令人匪夷所思。
话说这包勉,他可是包拯大哥包山的亲生骨肉!想当年,包拯还年幼无知时,正是靠着嫂嫂那甘甜的乳汁滋养成长起来的呢!也正因如此,包拯对这位嫂嫂充满了感激之情,并亲切地称其为“嫂娘”。
这种特殊的亲情纽带让包拯与嫂娘之间建立起深厚而独特的关系。
他们相互扶持、关爱有加,共同度过无数风风雨雨。
包拯自幼聪慧好学,但家境贫寒,嫂娘则默默付出、辛勤劳作,全力支持他读书求学之路。
随着时间推移,包拯凭借卓越才智和刚正不阿品质声名远扬成为一代名臣;然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包拯始终铭记嫂娘养育之恩将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人之一。
这份感恩之心不仅体现于日常言行更贯穿于他为人处世及断案执法之中。
"兴伯,我三叔回来了?
"包勉激动得一骨碌从床上跃起,甚至来不及整理一下凌乱的床铺和衣衫不整的自已。
他一边手忙脚乱地穿着衣服,一边满脸狐疑地喃喃自语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三叔他不是开封府的公务繁忙吗?怎么会突然回来呢……”
心中虽然充满了疑问,但包勉还是迅速穿戴整齐,匆匆忙忙向门口走去。
他迫不及待想要见到自已的三叔,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三叔一直都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之一。
此刻,他只希望一切都安好无事。
包勉跟随管家包兴来到花厅,只见花厅里正坐着两人,一位是花白头发、面容慈祥如菩萨的妇人。
另一人则身着深靛色长衫,身材高大威猛的中年男子。
包勉疾步踏入花厅,整理好自身衣衫,仪态端庄,拱手作揖,施礼道:“孩儿包勉拜见母亲大人。”
包老夫人吴氏妙贞满脸慈祥地看着眼前毕恭毕敬向自已行礼的儿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孩子啊,跟娘还这么客气做什么?快快起来吧!来,见过你三叔。”
说罢,她伸手指向身旁一位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中年男子,眼中满是对其的敬重之意。
包勉缓缓站起身子,目光看着着那位中年男子。眼前之人面容黝黑,宛如一块被熏染过的木炭。他额头正中央,赫然印着一枚月牙形状的奇特印记,仿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其天庭宽阔饱满,显示出聪慧与睿智;剑眉飞入双鬓,透露出坚毅和果敢;一双眼睛犹如猛虎般锐利,闪烁着威严的光芒;狮子般宽厚的鼻子下,嘴唇紧闭,显得严肃而庄重;胸前三缕长长的胡须随风飘动,更增添了几分威严。
此人正是声名远扬、名满大宋的当朝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府尹——包拯,百姓们尊称他为“包青天”!
“侄儿包勉见过三叔!”只见包勉一脸开心地笑着,快步走到包拯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恭恭敬敬地朝着包拯拱手作揖。他的动作十分标准规范,显得格外有礼有节,仿佛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一般。
"嗯……
"包拯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他仔细打量着侄儿,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好几年不见,真没想到勉儿已长成如此翩翩少年郎!快快起身吧,不必拘谨,来,坐于此与三叔聊聊天儿。
"
包拯缓缓地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浮沫,然后小抿一口。茶香四溢,让他精神一振。放下茶杯后,他微笑着对包勉说道:
"贤侄!时光荏苒,转眼间你已是弱冠之龄,不知道是否有人替你牵线搭桥,介绍一门好亲事呢?毕竟,你可是我们包家三代单传的独苗啊!家族的繁荣昌盛、开枝散叶之重任,可都寄托在你一人肩上啦!这不仅关乎到个人幸福,更关系着整个家族未来发展与传承呐!所以此事万万不可马虎大意呀!
"。
包勉听闻,脸色微红,低头小声说道:“三叔,我还未曾考虑过此事。目前只想专心学业,将来能像三叔一样,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力。”
包拯见状,满脸欣慰笑道:“好!不愧是我包家的好儿郎!不过婚姻大事也不能耽误,你若有合适的女子,也要早些告诉三叔。”
包老夫人也附和道:“是啊,勉儿。你三叔说得对,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
”包勉点点头,“谢过母亲和三叔的关心,孩儿记下了。”
此时,包拯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勉儿,此次科举考试可有把握?”
包勉自信地回答:“三叔放心,侄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期望。”
包拯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但需记住,为官者,当以民为本,公正廉明,切不可徇私枉法。”
“侄儿明白。”包勉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他知道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期望,也清楚自已将要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但他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