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都市> 间谍课:黑色宣言
间谍课:黑色宣言

间谍课:黑色宣言

简介:
1999年夏,俄罗斯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饥荒、犯罪、腐败、失业和通胀,令临时总统束手无策。爱国力量联盟领导人科马罗夫却声称他将创造新的秩序。大选前夕,他用激动人心的声音向民众承诺着法律、秩序、繁荣,还有这片土地 间谍课:黑色宣言
您要是觉得《间谍课:黑色宣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间谍课:黑色宣言》第一章

    那个夏天,一小条面包的价格超过了一百万卢布。

    那个夏天,庄稼连续三年歉收,恶性通货膨胀也已经到了第二年。

    那个夏天,在俄罗斯边远地区,已经有人饿死在了偏僻的小巷子里。

    那个夏天,俄罗斯总统在豪华轿车里突然发病,因远离医院而无法获得及时抢救;一个老清洁工从办公室里偷走了一份文件。

    自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那是1999年的夏天。

    那天下午天气很热,使人透不过气来。汽车喇叭响了好几声,看门人才慌忙地跑出小屋,费力地拉开内阁大楼沉重的木门。

    总统警卫员摇下车窗,大声要求看门人打起精神。黑色的长车身梅赛德斯-奔驰600穿过拱门进入了老广场。坐着另外四名警卫员的俄制海鸥牌轿车紧随其后,可怜的看门人举起手,自认为还算像样地向第二辆车行了个军礼。随后,两辆车便都绝尘而去。

    俄罗斯总统切尔卡索夫独自坐在奔驰汽车的后座上,陷入了沉思。汽车的前排坐着他的民兵司机和阿尔法小组安排给他的私人保镖。

    死气沉沉的莫斯科郊区朝后退去,迎面而来的是乡间的田野和树木,俄罗斯总统陷入了深深的忧郁。这完全在情理之中。自从他赢得总统职位、取代了身体每况愈下的鲍里斯·叶利钦,入驻这间办公室以来,已经有三年了。在这期间,他眼见着自己的祖国落入经济衰退、贫困潦倒的境地,这三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岁月。

    1995年冬天,他担任总理时,叶利钦便亲自任命他为“专家治国”型总理,希望他能够有效地治理经济。而那时的俄罗斯人已经跑去投票站,选举新一届的议会——或者说——国家杜马了。

    国家杜马的选举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权力已经逐渐从议会转移到了总统手中,这都要归功于鲍里斯·叶利钦。这位大个子西伯利亚人曾在1991年8月的政变中爬上一辆坦克。虽然政变失败,但他不仅赢得了俄罗斯人的支持,还被西方人奉为民主斗士,也因此,他为自己谋得了总统的宝座。然而四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了一个难以指望的人。

    叶利钦在三个月里犯了两次心脏病,靠药物维持生命,躺在麻雀山(以前叫列宁山,位于莫斯科东北面)的诊所里。他通过电视观看了议会的选举情况,目睹了自己的手下在代表中被挤到第三位。这种选举结果并不像在西方民主环境中那样至关重要,在叶利钦的改革下,大部分实权其实已经掌握在了总统的手中。和美国一样,俄罗斯总统也拥有行政权;不同的是,美国国会可以对白宫行使否决权和决定权,但这在俄罗斯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叶利钦可以凭法令统治国家,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不过,议会选举至少让人看清了当时风是往哪个方向吹的,对1996年6月举行的更为重要的总统选举,也预示了某些趋势。

    讽刺的是,1995年冬天,作为新生力量重新出现在了政治地平线上的,是共产党。历经共产党人的七十年统治、戈尔巴乔夫的五年改革,以及叶利钦的五年执政,俄罗斯人民萌生怀旧之情,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

    根纳季·久加诺夫领导的共产党将过往描绘成一幅光明的图景: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物价更便宜,秩序也更井然。对于克格勃的专制、古拉格群岛上的奴隶营,以及对所有民主运动和言论自由的镇压,倒是绝口不提。

    俄罗斯选民对一度被视作救星的资本主义和民主已经不抱任何幻想。说起“民主”的时候,人们已经嗤之以鼻。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生活中充斥着的腐败行为和肆虐全国的犯罪活动,都已经证明了这一切都是谎言。经过议会的选票统计,隐秘的共产党人在杜马中占据最多席位,因此有权指派发言人。

    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与其针锋相对的新法西斯党。讽刺的是,这个由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党派,被叫作自由民主党。在1991年的选举中,这个粗鲁而又善于蛊惑人心的政客,竟以古怪的举止和低俗的措辞,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不过现在,他的光环正日渐暗淡,尽管如此,他领导的政党还是在议会选举中占据了代表人数比例的第二位。

    位于这两个极端党派之间的,还有许多个对自己所引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紧握不放的中间党派。他们属于第三大党派集团。

    然而,这些选举的真正目的,是为1996年的总统竞选铺路。参与杜马选举的党派一共有四十三个,大党派的领袖都已经认识到,得有一个联合纲领才能有最大的赢面。

    夏天来临前,共产党人已经与他们的天然朋友——农业党和农民党——结盟,组建了社会主义联盟(SU)。这个组织的称呼很巧妙,使用了前苏联(USSR)缩写中的两个字母。其领导人依然是久加诺夫。

    极右翼的党派也在谋求联合的机会,这却遭到了日里诺夫斯基的极力反对。“疯子弗拉基”【1】认为,他不需要其他右翼党派的帮助就能取得总统职位。

    与法国的选举一样,俄罗斯的总统选举也分为两部分。第一轮是所有候选人互相竞争,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才有资格进入第二轮的决定性竞选,得第三名就等于输了。结果,日里诺夫斯基得了第三名。极右翼党派中,那些更为精明的政治思想家们对他很不满。

    十二个左右的中间党派则结成了民主联盟。1996年的整个春天,他们都在怀疑,鲍里斯·叶利钦的身体状况是否还能参加竞选并赢得总统连任。

    后来,历史学家把他的下台归咎于一个问题——车臣战争。

    十二个月前,因为一个深山部落里自封为王的好战领袖坚持要脱离莫斯科、彻底独立出来,恼羞成怒的叶利钦派遣俄罗斯陆军和空军,对该处发起了一场全方位的战争。车臣人制造的麻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的抗争可以追溯到沙皇甚至更早的时代。然而,历代沙皇的屠杀并没有把他们消灭,即便最残忍的约瑟夫·斯大林也没能把他们征服。面积不大的车臣虽然多次遭到破坏,车臣人也曾多次被逐出家园并遭受屠杀,但他们幸存了下来,仍在不断战斗。

    调集俄罗斯武装力量对车臣人发动全面进攻是个鲁莽的决定,它未能很快取得辉煌战果,却是两败俱伤。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被彻底摧毁了,一列列火车从战场上运回了装有俄军士兵遗体的尸袋,这一切都被记者们用相机和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虽然首府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但车臣人依然靠着从腐败的俄罗斯上将们那里买来的武器,全副武装。他们躲进地形颇为熟悉的大山深处抵抗搜捕。当年曾试图侵占阿富汗的那支俄军,如今又在高加索山脉的荒山野岭遭遇惨败,如同发起越战的美军一样狼狈不堪。

    如果鲍里斯·叶利钦是想通过发动对车臣的战争,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传统的俄罗斯强人,那他真是失手了。整个1995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最终能获得胜利,结果却一次次落空。当俄罗斯人民目睹自己年轻孩子们的尸体从高加索山区运回来时,他们对车臣产生了强烈的愤恨,对未能打赢战争的国家领导人也有了敌意。

    经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叶利钦在决选中重新赢得了总统宝座。不过,一年之后他就离去了。该职务落到了俄罗斯祖国党的领袖,“专家治国”型的约瑟夫·切尔卡索夫的头上。那时,祖国党已经加入了浩大的民主联盟。

    切尔卡索夫似乎开局不错。他借鉴了西方许多优越的方面,尤其是金融信用制度,以此保证俄罗斯经济能良好发展。他接受了西方的劝告,最终与车臣达成和平协议。虽然报仇心切的俄罗斯人不愿意让车臣人就这样逃脱惩罚,但士兵们能返回家园还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但是十八个月后,问题出现了,原因有两方面:首先,俄罗斯黑手党的劫掠变得越来越棘手,国家经济不堪承受;其次是另一次愚蠢的军事冒险。1997年下半年,占有俄罗斯百分之九十的财富的西伯利亚威胁说,要脱离俄罗斯。

    在俄罗斯的所有省份中,西伯利亚最不安分。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在那些几乎从未被开发过的永冻土层下,蕴藏着让沙特阿拉伯也会相形见绌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此外,那里还有黄金、钻石、铝土矿、锰、钨、镍和白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西伯利亚依然是地球上最后的边界。

    问题始于莫斯科最初接到的报告,说是一些日本人——但主要是韩国的黑帮密使——在西伯利亚地区到处徘徊、煽动分裂。切尔卡索夫总统听信了周围那些阿谀奉承者的愚蠢言论,犯了他的前任在车臣问题上类似的错误,向东面派遣了部队。这一举动导致了双重灾难:一是由于战争进行了十二个月却仍未取得军事成果,他不得不达成一项妥协:准许西伯利亚人对自己土地上的财富及所获取的收益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自治权和控制权;第二个后果则是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

    政府力图摆脱困境。到1999年夏天,九十年代中期那种五千卢布兑换一美元的日子已经成了历史。1997年和1998年,库班农村黑土地上的小麦和其他作物连续两年歉收,西伯利亚的庄稼又因为游击队炸坏了铁轨而无法运出,烂在了地里;城市里,面包的价格则在不断上涨。切尔卡索夫虽然还坐在总统的位置上,但他显然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