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上的风筝
王志和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中遇到的无数奇人中最不奇的一个,他是成都城外龙泉垃圾山上捡垃圾的,从没有得过50元以上的体彩足彩奖,也没有患过需要向社会求助才能康复的重症,他的老婆也没被人拐卖过,他也没有和生产队长以上的领导打过架,他身上甚至连生五胞胎之类的渣渣社会新闻也没发生过。
然而,在龙泉的垃圾山上,他绝对算是奇人一个,这倒不是因为他平时很超然,从不加入为争抢垃圾而发生的争斗;他身上有着与垃圾山“主流情绪”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在垃圾山上,汇集着从四乡八野来的各色人等,他们中有郊县的农民,有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民工,在他们眼中,城里人扔到这里来的那些臭气熏天的垃圾,就是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因而,在垃圾山的主流情绪中,热爱垃圾并积极投身到捡垃圾事业中,将捡来的垃圾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去,最终把那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角分小心揣到怀里,便是他们的最高人生准则。为了这个准则,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雪,只要一听见垃圾车响,便会不顾一切地去拼命扒拼命挖拼命抢……
王志和在他们中,绝对是另类的,他可能是捡垃圾者中唯一一个坚持8小时工作制,并严格执行双休的人。在8小时“上班”时间内,他和大多数捡垃圾的人一样,蓬头垢面,在臭气和灰尘中追逐每一块可以卖钱的塑料袋、玻璃和易拉罐。但只要8小时一到,无论后面还有多少垃圾车,无论垃圾车上还有多少值钱的纸板、铁屑,他都会收起家什,回到自己的窝棚中,把身上的尘垢和汗渍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全垃圾山上最干净的一套餐具,为自己煮一顿不敢说丰盛但绝对是可口的饭菜,吃完后,就换上干净衣服,开始他一天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到垃圾山顶放风筝。
风筝是王志和自己做的,样子虽然像他一样粗眉大眼,但却有他永远不能的本领——随风直上九天,在远离垃圾山的上空中俯瞰春夏秋冬中的一切喜怒哀乐。随着风筝的飘摆,王志和觉得自己也飞了起来,翱翔在春天之上的感觉令他激动得想哭。
每当这个时候,风筝下,垃圾山脚捡垃圾的人们都会叹息:王志和这娃算是没救了。
到过王志和窝棚里的人都会觉察出他的另类。他的窝棚和别的窝棚严格说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的只有一张捡来的床垫,同样的只有一扇小小的可以透气的他们管它叫窗的窟窿,同样的只有最简单的一个蜂窝煤炉和几样最简单的餐具。所不同的是,他的床垫很干净,他的小窗户上,四季都有一个小酒瓶,小酒瓶里插着四时的小野花,即使在无花的季节,也会有一枝树叶。
我曾经很好奇地问过王志和关于如何看待生活的问题,他很羞怯但很认真地说:我没想过人的一辈子是好长一段时间,我只晓得,一辈子就是由一天一天凑拢的,过好每一天,就过好了一辈子。
有人说,人最怕的不是生活贫困,而是心也穷了。冲着这句话我知道,王志和的心没有穷。
转眼,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听说龙泉的垃圾山改革了,引进了外地的公司化管理,同时削减和优化掉了一大批富余人员,我不知道像王志和这样不“敬业”的捡垃圾者会不会被“优化”下来,我只是在想,那座垃圾山上,如果没有了那只风筝,春天还会再光临吗?
我的不环保生活
主席、评委和会场保安:
你们好!
请原谅我不请自来到台上来发表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按理说像我这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和兴趣来参加这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这就如同一个乞丐不能也不愿意和一群阔佬坐在一起讨论鱼翅和燕窝的做法和吃法一样。
我之所以来会场,主要是冲着各位手中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子,粗略算了一下,今天到会差不多有一千人吧,如果人手一瓶的话,易拉罐1毛,矿泉水瓶5分一个,也应该有几十元钱吧?如果都归我的话,那我未来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应该有着落了。
请大家安静一下,保安先生请你也不要红脸,容我把话说完,因为关于环保我也有几句话要说。本来我不打算说的,但刚才演讲的前几位同学在演讲中分析造成当前环保危机的根源是因为农民的思想太落后太愚昧这个观点,我非常不赞同,因此,我必须上来说上两句。
坦率地说,我能够磕磕绊绊读上大学,并且至今都没有退学,主要得益于我父亲的破坏环保行为。
请不要惊奇,评委老师请把你张大的嘴巴合上,保安请你把棍子收起来,容我讲下去,五分钟,就五分钟!
我家田少,每年地里产出的东西,除了缴各种费用之外,剩下的就只够把肚子混得半圆的了,如果年景差点,半圆还要打点折扣。父亲为了多挣点钱,可谓想尽了办法,上山下河,打鸟捉鱼,砍柴摘菇,什么都干过。
我家屋背后小溪里生长着的成群的梭边鱼,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被父亲捉完了,全卖进城里换回钱来缴了学费。
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家后面那片小树林便遭了殃,父亲一棵棵地将树砍掉卖进城里抵换回钱来,也缴了学费。他说国家规定他有义务必须这么做。读高中时,家里已没什么好卖的了,父亲就打起了院里那株老银杏树的主意,那棵树是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种下的,有一百多年历史,林业部门还专门挂了牌,说是受保护的树。父亲和我对它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家的小院因为有那棵树才优美如画。但没办法的是,优美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学费用。因此,父亲下了狠心,说等咱娃考了大学,咱再栽!起重机来了,把树吊走,在院中,留下一个巨大的坑。买树的是一家经营老树的大公司,专门到乡下收购城里已砍得没有影儿的老树,卖给急需老树去充绿化门面的城市,从中赚大把的钱。他们很有实力,因此,有关部门也没来找过什么麻烦。
后来,我考上大学,就在我爹为学费伤脑筋并打算把祖屋卖掉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两个天大的喜讯。一个是城里人开始喜欢用根雕来装饰新居,这让父亲想起当年砍掉的那片小树林的剩余价值;而在父亲挖树根的时候竟在我家的后山坡上发现了煤。村里首富牛娃决定投资,大家都有份入伙。我父亲终于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卖力气的地方了,此前他进城打过工,因为文化太低且年纪太大最终没有成功。
在我讲这句话的时候,他老人家也许正赤着膊在地下几十米或更深的地方很不环保地挖着煤,那地方既肮脏又危险而且随时面临取缔。我现在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沾着他手上的煤灰和汗(幸好还没有血)。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乞求老天爷让时间过快一点,让我早点再早一点完成学业,让我在父亲遭遇矿难之前,将他从那里拯救出来。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贫穷不是大家不注重环保的理由。但贫穷如果不得到治理甚至根除,那环保只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不是农民愚昧得懂不起享受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还有美丽的风景,而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暂时没有那个能力和心态去关注那些东西。对他们简单粗暴的指责是无用的。
我就说这些,感谢主席、评委和保安先生让我把话说完。如果大家在离开时将手中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放在桌上的话,就更感谢了!
新闻线人施大川
施大川来红花堰之前在乡里当过通讯员,常在县报的中缝和报尾发表百字文,挣个2到5元不等的稿费。这些钱他从不去取,只将汇款单和剪报贴在一起,装订成一个本,宝贝似的藏着。每有空闲,便会拿出来翻一翻,一脸幸福的样子。搞得同住的老乡以为是一本黄色小说,隔三岔五想偷去看。
施大川不会做生意也不屑到餐厅洗碗当小工,因为他觉得那样有失身份。毕竟自己还算是发表过文章的,哪能跟那些叫不出名堂的傻小子一个样啊!
直到他在红花堰碰到一个写过诗并出版了两本诗集的诗人正在帮人算账,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求职要求是不是太高的问题,他的委屈感和怀才不遇感才稍稍弱了些。这时,正好同住的一位云南人需要推销二胡,管吃饭,卖一个提成5元。施大川想这工作多少也有点文化味,于是决定去卖二胡。
他背着一堆二胡拉着当年在乡下学会的小调走街串巷,他发现城里人别说买二胡,就是愿意听二胡声音的人也越来越少。三天下来,除了脚上的几个水泡之外他一无所获。
就在他沮丧地在河边挑水泡的时候,他看到一位当年到他们乡上来讲过文学课的作家老师从他面前走过。那老师当然认不得他,以为扑过来的他想要强卖二胡给他。他费力地解释,老师才称回忆起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寒暄两句,扔下一张名片,说你平时常在社会上转悠,有什么新闻一定要通知我,老师现在不当作家当记者了。
施大川拿着那张精致的名片,恍恍惚惚觉得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就要来了。从第二天起,他便把二胡甩给云南人,开始吃新闻饭去了。
他向他的作家老师提供的第一条新闻线索,便是离他驻地不远的一家米粉店往粉里掺吊白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事太不仗义了。这条新闻很快见报,得线索费60元,相当于卖12支二胡,可以供他生活10天。之后,他又向老师透露了一群外地人强迫小女孩上街卖花的事。这事又挣来了200元钱。报社做了一个既悲情又伤感的专题报道。之后,他又揭露了他的邻居——一个骑车上下班的“瘫痪”乞丐,报社派了三个摄影记者拍下了他装乞丐的全部过程和细节。此稿据说获了什么新闻奖,他也破天荒地得到了500元线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