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自己的职业前途,比制订周密的行动计划更重要。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贵人。这些人也许是在我们面临挑战时帮我们理清头绪的人,也许是生活出现变数时为我们指引方向的人,还可能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领路人。
当我们需要在职业和生活中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尤其是面对那些充满未知的抉择,需要我们赌一把时,谁不希望身边能有一个集智慧与经验于一身的人为我们指点迷津呢?
面对现实吧,我们过去这些年所经历的无以计数的变化证明,智慧之道有多么重要。
在我构思这本书时,股票市场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世界都赚得盆满钵满,财富榜上的名字每天都会被刷新。经济衰退的日子似乎永远也不会来。老实说,在当时那种环境中,那些没有富起来的人——也就是我们,天天都在琢磨着是否能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获取成功和财富。
人们普遍认为,拥有财富就意味着成功,而成功则意味着幸福快乐。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人们在当时那种经济繁荣的环境中寻找这样的快乐。
然而,一夜之间,一切都被颠覆了。
我们所了解的那个金融世界瞬间崩溃了。曾经的美国经济龙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的象征雷曼兄弟公司的瓦解威胁着全球的金融系统。你我这样过度依赖借贷生存的普通人,不知不觉地把按揭及房产市场推向了深渊。
作为社会群体,我们率先冲到了转折点。
什么是转折点?英特尔的创始人、前CEO,安迪·葛洛夫将其定义为一种彻头彻尾地颠覆常规的事件。转折点可不是小玩闹,这家伙简直能把我们从头到脚调一个个儿。
回想过去的这些年,我们也算是经历过几次转折点的人了。事实证明,我们完全无法预料经济和政治上发生的剧变会对我们之后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久以前,高校的毕业生们还在打着效仿微软、谷歌、Facebook前辈们的小算盘,计划要在三十岁前成为百万富翁。投资银行似乎就是“成为世界之王”的有力支柱。边玩边工作,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工作方式。华盛顿的政客们对股票市场所保持的繁荣向上是那么信心十足,以至于他们打算把社保私有化,因为只要有工作就意味着你拥有一切保障。
但2007年至今的这场灾难给我们敲响了两记警钟:一是站得越高,摔得越狠;二是一切建立在虚无上的建筑都是浮云。
一时间,股票市场从上涨变成了保值。有工作的人们不再想着晋升和加薪,而是只要能保住工作就心满意足。有房的不再想着拿手头的房子挣笔外快,而是想尽办法避免房屋被抵押赎回。兴高采烈拿到学位的毕业生所面对的竟然是一个如此惨淡的就业市场。
财产没有受到影响的人过得也不踏实。谁知道这场灾难之后还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呢?
无论谁身处这种特大挑战和改变之中,都会期望得到智者的指引。这个人要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势态混乱时如何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智者不论男女,不分长幼,内在修为也各不相同。人们在特定情形下认可的智者类型也不同。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智者应该是林肯或特蕾莎修女那样的,而有些人则更偏爱巴菲特或奥普拉。
我心目中的智者形象稍微有些复杂:他应该有着巴菲特的商业嗅觉,有《相约星期二》里米奇·阿尔博姆的教授莫里·施瓦茨那样温和的气度,还要像《星球大战》里的绝地武士尤达大师那么幽默,同时又机智、果敢、经验丰富。
虽然出现在我现实生活中的这位智者长得是有那么一点儿像尤达大师,可真正令人心服口服的是他惊人的缜密逻辑思维能力和犀利的洞察力。他是一位真正的人生领路人、良师益友,他陪我走过了风风雨雨、重重险阻和大风大浪。他的名字就是霍华德·斯蒂文森。
霍华德集企业家、作家、慈善家于一身。四十年来,他还是哈佛商学院备受尊敬的资深教授。他拥有惊人的商业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充沛的精力和长远的眼光。他还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而我并没有足够珍惜,直到我差点失去向他求教的机会。
霍华德就是那种在遇到重大决策时人人都想去征询其意见的人。他的智慧与经验拯救了千万个在生活中遇到转折点的人。
在霍华德四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他为无数哈佛的毕业生以及全球商业领袖传授了知识和经验。他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不乏国家领导人,大型企业的CEO,还有用头脑改变世界的企业家。
霍华德的学生、朋友、知己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不少世界级的商业领袖和大慈善家。比如巴西的亿万富翁、世界知名饮料企业百威啤酒的控股人豪尔赫·保罗·雷曼,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创始人之一威廉·鲍斯,瑞士医疗器械产业先锋人物兼大慈善家汉斯约格·魏斯,风险投资家之父皮彻·约翰逊,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在英特尔与苹果的商业联姻中起推动作用的投资家阿瑟·罗克。
为什么像雷曼、鲍斯、魏斯、约翰逊和罗克这些已经在事业上登峰造极的商业大亨还要拜这位不凡的老者为师呢?和我一样,他们想要亲自与这位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哈佛商学院教授接触,听他讲述属于自己的领悟、智慧、温情以及生活哲理。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我的良师益友霍华德·斯蒂文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 * *
每本书的诞生都有一针催化剂,这也是支撑作者写完一本书的信念——“读者们应该知道这一切”。对有些作家来说,这种时刻宛若大地震荡或晴天霹雳,而对另一些作家来说,却更像是细水长流或娓娓道来;对我来说,这时刻像是我肚子上被谁揍了一拳,忍不住要难受一样。
那是个萧瑟的冬日,当时我站在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商学院停车场,呆若木鸡地看着我的同事,听他说出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我能听到他的声音,却无论如何也搞不清他的意思——“霍华德的心脏病犯了,情况很糟糕。”
六十六岁高龄的霍华德是哈佛商学院的传奇人物。作为一个代表性的领路人,他是创新企业领域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资产富可敌国。他还是一位在慈善顾问领域久负盛名的慈善家。他是一位杰出的商界领袖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和慷慨的领路人。
在哈佛商学院,霍华德被看作企业家之父。而对我来说,他就像是我的父亲一样。
与霍华德第一次见面时,我三十多岁,正处于“职业过渡期”,就读于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他同意在我的独立研究项目上给我一些建议。在我们的第一次交谈中,我意外地发现我竟然同这位常春藤院校的学者产生了共鸣。他乱糟糟的头发、犀利的眼神、轻微的驼背,与他内在的聪慧、机智、顽皮、好学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独特的精气神儿让我佩服不已。
可现在——“医院已经给他做了心脏复苏,但他可能挺不过去了”。
尽管几周前刚检查过身体,这天午饭后霍华德却因为心脏骤停而倒在了校园里。这一天本是稀松平常的一天,直到霍华德的生命之钟卡了一下。
这个消息让我大惊失色,接下来几个小时都在打爆同事电话、在办公室和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中度过,试图能得到关于霍华德的最新消息,哪怕只有一点点。几天后,霍华德的助理鲍比带来了好消息:他会好起来的。多亏上天眷顾,霍华德摔倒之后,马上有人拿来了移动除颤器。而离哈佛商学院两英里(约3.2千米)的地方恰好有家口碑不错的医院。在发生心脏骤停时,身边若无人看守,存活率几乎只有1%。试想一下,若不是有上天神助,霍华德很可能会长眠在哈佛商学院那片被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
即使在他痊愈之后,每次想到霍华德仰面躺在地上,眼睛盯着天空,差点就去了那个被他称为“天堂高等商学院”的地方,我的胃就会拧成一团。我想到,在我们相处的时间里,我们互开玩笑,一起激烈辩论,一起分析研究,我却从没告诉过他,他对我来说究竟有多重要。我从没对他表达过感激之情,而他却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让我在商场上勇于挑战自己的能力,他还改变了我的事业和生活。每次和他聊天,我都如沐春风。我从没告诉过他,我是多么敬爱他。
当我去医院探望霍华德时,他已经恢复了精神。他恢复得相当不错,当我问到他在医院醒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时,他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却足以让我笑出声的回答。
“我首先想到的是‘完了,我摔倒时一定弄脏了那件我最爱的西装’,而当我看到医院里那些用来全力抢救我的设备仪器时,我庆幸去年没白给医院做那么多慈善活动。”
尽管还能耍贫嘴是好现象,但我还是想让他给我一个正面的回答,因此我追问道:“当你躺在地上,想到可能会死在校园里时,你有没有想到什么让你感到后悔的事?”
“你是指我摔倒前吃的那块奶酪蛋糕吗?还是昨晚我纠结了半天,结果也没点的那瓶价格不菲的酒?”
“就没有更特别一点的回答吗?”我说,“比如,‘如果可以,有六十件事我愿意从头来过’或者‘如果我能挺过这一关,我就把生活过得更颠覆一些’。”
他想了想,说:“他们告诉我,在摔倒的一瞬间我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这么说吧,我根本来不及对什么事感到遗憾。但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回答是——没有。”
“从来都没有吗?”
“从未有过。”
“真的?”我问。
“艾瑞克,一个人只有生活不如意或者没有全心全意追逐梦想时才会感到后悔,”霍华德语气平和地道来,“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得到的甚至比我期望的更多。我拥有完美的妻子、和美的家庭,朋友圈又是那么广泛。另外,我想我也为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与人做出了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