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便桥、颉利,三者加上声称百万,其实只有十万的大军,共同构成了一幅漂亮抑或是绚烂的图画。
颉利只知道,那个整天闲得要发芽的李渊此时已经被人逼着退位了,取代他的是他的儿子李世民。且不管李世民德行如何,领导力如何,反正新人管理团队,总是有人不服气的。他认为,此时的唐朝政治一定是一团乱麻,新党旧党之间正在瞎掐,每天上街骂娘会是他们的必备功课。上下一心,共同抵御突厥大军,对李世民这样的小青年来说,只是个哄人开心的笑话。
带着这种想法,颉利倾国而来,一路逼到了长安城西。
他在便桥西面,观望了一阵,心情十分愉快。
抢劫,来钱快,本来就要心情愉快。
抢劫,不在乎抢到了什么,就在乎抢东西的那种快感。
颉利觉得,有必要在抢劫前通知一下李世民,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名优秀战争指挥家所必备的素质。如果李世民答应分期付款最好不过,如果不答应,也好办。那时,他就直接留下一半人马围住长安,饿长安城中人七七四十九天。剩下的兵马分道几路,到京畿州县抢劫,看李世民还硬气不硬气。
颉利用意念战胜了李世民,开心地笑了。他一直望着渭水对面的城门,高兴之余,派了一名名叫执失思力的大臣到城内通信。
执失思力入朝,见到了李世民。
他用我有我自豪的口气对李世民说:“你知道不?颉利、突利二位可汗领着百万大军,现在就在城外,而今,你拿出点诚意,给可汗们瞧瞧!”执失思力很有气派地说完,站在下面等待着李世民露出犯贱的笑脸。
按常理来讲,李世民此刻会面露惊慌之色,执失思力趁机提价,谈判就更好进行了。
偏偏李世民不属于打套路的选手。
李世民并没有按照他的想象去做,他坐在上面一动不动,半晌,在执失思力的注目下,才缓缓说道:“我跟你们可汗先前都有盟约,前后不知道送了多少财宝。如今你们负约兴兵,对得起我吗?尔等虽是戎狄,却也是人啊。你们一样有情有义,怎能忘了大唐对你们的厚爱,竟在大唐面前自夸强盛?”
李世民一下占了上风,这是颉利根本不会想到的。
执失思力显然没有料到李世民会这么说,站在那里茫然若失。却听李世民突然将声音调高到了震耳欲聋的程度,怒指着执失思力,“今天我先把你砍了再说!”
见几个剽悍的侍卫上来拉扯,执失思力立刻意识到,再继续这么装下去,自己会死得很难看,于是,他做了一系列很标准的礼拜动作——下跪、磕头、痛哭流涕地请命,那种很有节奏感的声音。
李世民威猛的行为让萧瑀、封德彝两位仆射坐不住了,二人皆认为,扣押执失思力,只能激化颉利,不如放了他更好。
李世民不同意,“颉利不知道城里的情况,把执失思力放走,你们怕没人给颉利通风报信吗?”
众人恍然大悟,心悦诚服。
就这样,执失思力被囚禁在了门下省。
长安城内所有官兵行动起来,张着旗帜,浩浩荡荡地在城西渭水东岸集结了起来。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带着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先行到达了便桥,与满肚子疑惑的颉利隔桥相望。一边是杀气腾腾的虎狼之师,一边是身着黄金甲的李世民(最场面的地方在于,他后头只跟着几个文臣)。
颉利看到此等情形,觉得对方简直就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李世民,你来了?
“你怎么敢来!”
突厥诸将似乎并没有料到大唐皇帝会亲自前来,见状慌神,纷纷下马,列成一排参拜。手下在颉利的眼皮子底下,遥拜唐朝的皇帝,让颉利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北域民族对中原皇帝的礼节而已。下一秒钟,所有人都会庆幸他们做出了正确的决断。
刚拜完,李世民身后便涌出无数大军。
旌旗密布,杀声震天,隆隆的响声震得地面都颤抖起来。
突厥的酋长被这场景吓得不轻,按照颉利的说法,突厥找唐朝谈判,唐朝应该拿钱消灾才对,现在这情况怎么解释呢?颉利不会解释,因为他才是最无语的。本来,来长安抢劫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根本没料到事情会朝着人们无法预期的方向发展,况且,手下都已经做好了抢劫补给困死长安的准备了。
咋办?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望着突厥大军,接着,他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包括唐军和突厥都胆寒的手势。
所有唐兵立刻撤退!
颉利再也受不了了,李世民这究竟是在搞哪样?!
实际上,几千唐兵造出的声势并不能给大臣们多少信心,尤其是萧瑀。见李世民要办傻事,萧瑀倔脾气上来,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这么干。李世民看着急得直咬牙的萧瑀,说:“我去会会颉利,待会儿再跟你们解释。”萧瑀同学的忍耐度恐怕只局限于有少量唐兵在后头撑着,但现在,李世民挥退了所有兵马不说,还要一个人过去。
我们说过,萧瑀同学性子直,死心眼儿,主要特点就是一着急就说不出话来。此时此刻,萧瑀就说不出话来了。他干脆不说话,下马扯住马缰不让李世民走。见萧瑀这样,李世民只能先淡定淡定情绪,耐心跟他解释道:“颉利欺负朕是新人,如果朕表现出一点点软弱,他必定会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可如果我摆出一副瞧不起他的样子,他们就会狐疑,狐疑必然不敢妄动。你们都明白了吗?”
然后,他望着对岸,用极其镇定的口气说:
“制伏突厥,在此一举,你们靠后,等我回来!”
阳光洒满城门外的广阔地带,渭水波光粼粼,穿着黄金甲的李世民骑马独行了过去。对岸,颉利满腹狐疑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李世民开始喊话了,二人在渭水两岸相互对话,谈话内容不详。我只知道,当日,颉利就遣使请和,李世民下诏批准。诏书一下,立刻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
“这是怎么做到的?”
“没什么,朕如此便可确信,突厥这次来不为占地,只为劫财。”
李世民如是说。
很快,一帮突厥高官就满足了李世民的假设,他们竟然毫无防备地跑到皇宫前来膜拜。说实在的,我都不好意思说他们一路上没吃上好吃的,这次进宫参见李世民,就是为了蹭顿饭吃,要带肉的!
酒后失言,突厥的缺点完全暴露了。
从他们的话中,李世民分析出:
第一,深入关中的突厥大军对玄武门事变猝不及防,短时间内集合各部落挥师南下,行为仓促,士气不振;
第二,突厥人数众多,但深入大唐腹心,心里没底;
第三,劫财是他们的唯一目的,颉利有图谋天下之志,却无倾覆天下之谋,跟在他屁股后头的都是来蹭饭吃的。
以上三点,充分证明了颉利同志很会审时度势,也充分证明了除了颉利,其他人比起以前,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不信请看吃肉吃得满嘴流油的突厥长官们)。李世民,传统捍卫者,发扬来者即是客,是客就得吃喝的传统美德,把他们灌得酩酊大醉。大家称兄道弟,为了公平起见,我喊你哥,你喊我爷云云,把酒言欢,言无不尽。正此时,一个邪恶的想法在皇宫中蔓延开来了。
有人提醒说,突厥大部分军官和谋臣都在宫里头喝酒,只留下颉利一批人在渭水西岸愁肠百转,那么,趁着这个机会,一股脑杀了他们如何?
大家邪恶地笑了。
其实根本不可以。
事实想必没有那么简单,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的情况。他不仅是一等一的大将,而且是公关界的龙头老大。实际情况是,史书上并没有表明执失思力和李世民的关联,但一千多年后,我们从执失思力的墓志铭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实这两位早有通谋。李世民之所以敢于当场呵斥他,无非是为了给大臣们壮胆,事后,执失思力便把颉利的所有秘密告诉给了李世民。
《执失善光墓志铭》说过,他(墓主人执失善光)大爷执失思力早在打刘武周那会儿就和李世民成了朋友。由此不难看出,两人你一唱我一和,上演了一出完美无瑕的好戏,竟然成功地把所有人都忽悠住了。
如今,倘若真的要灭了突厥高官,恐怕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几天前,李世民就得知了突厥南下的消息。
那时,大老黑尉迟敬德在泾阳镇守,一动不动,路过的突厥大军毫无防备,等过境的时候,竟然被他咬去了一大块,千余突厥兵惨死。李世民也为现在的状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时此刻,长孙无忌、李靖两人已经在颉利回师的必经之路(幽州)设好了埋伏。他们就等突厥人吃饱喝足往回走。
该还的,一分都不能少!
但到底怎么办,很多人有不同见解。
萧瑀认为,扣留突厥部落首领是最佳选择。
李世民摇摇头,道:“我刚即位,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一次战役就要损耗很多人马,如果他们殊死反抗,后果严重不严重,我想谁都清楚。倘使这样,他们退回草原之后,定会加强军备,到时候只会更难对付。如果签订协议,放他们走,用金银珠宝养着他们,好酒好肉伺候着,以突厥人的性格,不堕落不可能。
“志骄意满,防备松懈,等我们休整够了,猝然出军,一举可灭!”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是中国的传统经典,模式作文除外。
可见,李世民同志是用心读过贾谊同学的作文的。贾生曾经发表过“五饵三表”之说。所谓五饵,正是李世民所说的用金钱摧毁敌人意志,用奢侈腐烂敌人内心的手段。班固曾经笑话过贾谊,认为这种不靠谱的战略也只有书生能想得出来。可事实证明,金钱美食对于一个没有约束的集体来说,的确是最管用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