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杂的局势
“这是远东的希腊”
刚脱离日寇铁蹄的朝鲜人民,迎来的是一个由大国肮脏交易形成的分裂国家。
华盛顿,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漆黑的夜空,散布着暗淡的几粒星点,闷热的空气中不时飘来阵阵凉风。
五角大楼的作战会议厅灯火通明,精致的坐地钟钟摆嘀嗒嘀嗒地响着,时针指向深夜11时。
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研究在朝鲜的日本军队的投降问题。国务院的代表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希望美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尽可能往北推移,制止苏联控制朝鲜全境。
“将投降区域往北推移是有一定限度的。”陆军参谋处参谋迪安·腊斯克上校慢条斯理地说。
大家的视线立即投向这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腊斯克加快了语速:“因为目前美国军方手头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抢在苏军进入该地区之前向北部更远的地方推进会有困难。假如苏军拒绝在朝鲜北部停止前进,美国实际上将无法阻止他们。”
的确,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势如破竹,横扫日本关东军,向朝鲜疾速前进,而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外的冲绳岛。
那么,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到什么位置,既能满足国务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军的军事现状,而且还要考虑到苏联方面能否接受?
这是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1时,但还没有拿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要员们连连打着哈欠,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准备明天继续讨论。
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洛伊仍劲头十足,叫住了正要离开会议厅的腊斯克和另一位年轻的参谋博尼斯蒂尔上校。
两位年轻人又回到了座位。人们都离开了会议厅,热烈的气氛也随之消失。
“让你们留下是想要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麦克洛伊直截了当地道明了军方的想法,“如果我们提出的受降建议大大地超过我们的军事实力,那么苏联就很难接受,速度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现在就去办公室,考虑这个方案。”腊斯克像一名即将参加决斗的角斗士,鼓足了劲。
不知疲倦的年轻人离开了会议厅,走进一间办公室,将一张朝鲜地图铺在桌上。
“美国在这条线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较合适,”博尼斯蒂尔双眼紧紧盯住地图上的北纬38度线,并用右手指向它,“它可把朝鲜半岛大体上分成两半。最重要的是,朝鲜的首都汉城被包括在美国部队的受降区。”
腊斯克顺着博尼斯蒂尔手指盯着这条纬度线,沉默了一会儿,说:“行!就这样,我们立即写出方案。”
第二天,腊斯克和博尼斯蒂尔的方案很快在三部协调委员会上通过。并得到哈里·杜鲁门总统的批准。
关键的问题是苏联能否接受这条由美国人划定的线。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立即发出盟军总司令关于受降的总字第1号命令,其中确定以北纬38度线为界,命令朝鲜地域的日军在三八线以北者向苏军投降,在三八线以南者向美军投降。
使美国感到惊异的是斯大林在第二天的答复中没有异议。于是,一条没有任何政治、军事含义的纬度线竟变成了南北朝鲜的分界线。一条分裂朝鲜的三八线就这样定下来了。
8月15日,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在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革命军的配合下,于22日占领平壤,23日南下至三八线以南的开城,逼近汉城。总字第1号命令发布后,苏军撤出开城,北撤到三八线以北地区。
从9月8日开始,美军第24军军长霍奇少将率第6、第7、第40步兵师在朝鲜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陆,占领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
战争的硝烟在这片饱经战火的热土渐渐离去,朝鲜半岛沉浸在祖国解放的喜悦之中,朝鲜大地上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但是,朝鲜人民欢庆的却是一个在大国肮脏交易下形成的分裂的国家。
三八线本来是美、苏两国为接受侵朝日军投降而临时划分的界线,但从此,朝鲜便以此线为界,形成了南北分裂对立的状态。这时,朝鲜共有3000万人口,三八线以北占40%,土地面积占57%,三八线以南人口占60%,土地面积占43%。
朝鲜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确定下来。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为解决日本侵占别国领土所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就提出了关于战后朝鲜的安排问题,宣布“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苏首脑单独会谈时,提出了朝鲜的“托管”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在日本投降后,“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也许要20年到30年”,“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斯大林表示,“托管期愈短愈好”,“应该邀请英国参加”。
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在会议的公告中,重申了《开罗宣言》关于朝鲜问题的决定。
但是,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利益却将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在三八线以北,苏军总司令崔可夫将军宣布:“朝鲜已成为自由民主国家”,“苏联将在朝鲜一切反日民主政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帮助朝鲜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
1948年8月17日,以朝鲜共产党为首的朝鲜各方面民主爱国人士在汉城成立朝鲜建国准备委员会。之后,在朝鲜北方各地纷纷成立了人民政权机关—人民委员会。9月6日,以朝鲜建国准备委员会为主体,来自朝鲜各地的人民委员会的代表1100余人,在平壤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中央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定国号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内阁首相。
在三八线以南,美国占领军司令霍奇将军宣布:美军在朝鲜的政策为“维持现状”。美军进入南朝鲜后,立即解散该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委员会,复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机构。1945年9月19日,美国占领军在原日本总督的基础上成立南朝鲜军政府,把日本殖民统治的原有体制和行政机构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1946年6月,美国总统特使埃德温·保莱在巡视朝鲜之后,于22日在给杜鲁门的报告中说:“尽管朝鲜是一个小国,从我们的整个军事力量来看,我们在这里担负的责任并不大,但是,这个地方却是一个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而我们在亚洲的整个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就在这个地方将测验出来,究竟民主竞争制度是不是适宜于用来代替失败了的封建主义,或者其他某种制度—共产主义。”
1948年7月20日,在美国的操纵下,南朝鲜进行总统选举,李承晚、李始荣当选为正、副总统。8月15日正式成立了“大韩民国”。
这时,李承晚已是73岁高龄的灰发老人。李承晚号雩南,黄海道平山人。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19年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届总统。后返美并在美国设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欧美委员会。
李承晚毕生致力于寻找一种能够使之成为朝鲜救世主的强权。他试图让美国来拯救朝鲜。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仅拒绝承认他是朝鲜临时总统,而且还指示把他的所有电文全部送到国务院。美国国务院甚至在李承晚要求去巴黎参加和平大会时,拒绝给他签证。
美国占领朝鲜后,李承晚要求美国国务院同意他返回朝鲜,被国务院拒绝了,后在麦克阿瑟的调解下才得以回到汉城。回国途中,他在东京停留,对麦克阿瑟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对麦克阿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回国后,李承晚在美国支持下历任独立促成会中央协议会总裁、“大韩民国”代表、民主议院议长、民族统一总部总裁。
李承晚朝思暮想的是,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位统一的朝鲜国家的总统。他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间的流逝使他迫不及待。
应李承晚的邀请,美国远东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阿瑟从东京飞赴汉城,参加总统就职仪式。
在庆典仪式上,李承晚发表就职演说后,麦克阿瑟充满激情地说:
“在这个正义事业向前迈进的时刻,我们的胜利却由于现代历史上一场巨大的胜利而黯然了—一条人为的屏障分割了你们的国家,这条屏障必须而且即将被拆除。”
在一片欢呼声中,李承晚含着眼泪紧紧地拥抱着麦克阿瑟。
“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李承晚集团于1948年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同美国先后签订了《韩美暂行军事协定》《韩美移交财政和财产协定》和韩美经济援助协定。这些协定规定:允许美国顾问完全控制南朝鲜军队、警察及一切重要地区的建筑;李承晚政府承担美国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美国有权在南朝鲜取得和处置任何财产;美国控制南朝鲜的对外贸易,鼓励美国私人资本在南朝鲜投资,掌握南朝鲜的经济命脉。
就这样,朝鲜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政府。两个政府都试图按照各自的信仰统一朝鲜。扩军备战成了头等大事。
朝鲜战争爆发前,南朝鲜军队总数已达11.4万人,陆军共8个正规师。南朝鲜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从美国引进。步兵师炮兵主要为105毫米榴弹炮、82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57毫米反坦克炮、60毫米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