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军史> 扬锋汉起
扬锋汉起

扬锋汉起

简介:
关于扬锋汉起: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东晋朝庭在诗酒风流中醉生梦死。杨安玄穿越到乱世成为杨家后人,家道中落,强敌环伺,路满荆棘。血雨腥风中挣扎前行,金戈铁马里挥鞭北向,重振家声。手握雄兵,坐北望南。江山依旧,汉起雄风。(Q群:825541271) 扬锋汉起
您要是觉得《扬锋汉起》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扬锋汉起》第一章 洛阳风雨

    第一章洛阳风雨

    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洛阳。

    宣阳门,洛阳城正南门,高大巍峨。

    城门上遍布着箭痕,诉说着战火往事,箭楼高耸,俯视前方,飞檐划破长空,有如苍鹰展翅。几丛野草在墙体的坑洼处坚强地生长,迎着阳光。

    铜驼大街连接着宣阳门和皇宫阊阖门,将洛阳城从中分开,因魏明帝时将一对铜驼置于宫城阊阖门外而得名。

    街宽十三丈,一主两辅三道,可并行二十辆马车,街道两侧曾遍布衙署和寺庙,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是洛阳最繁华的大道,繁庶异常。

    往日繁华早化为烟云,皇宫成了断壁残垣,阊阖门外的铜驼不知去向,城中建筑也多残破不堪,只有高高的永宁寺塔屹立如故,淡然地注视着风雨变迁。

    永宁寺的对面原是司徒府,太元九年(384年),荆州刺史桓石民部将高茂收复洛阳,将其改成太守府衙,眼下这座将军府的主人是龙骧将军、河南太守杨佺期。

    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年轻时便在军府任职,为人沉毅果勇,屡立战功,太元十四年以广威将军、河南太守戍守洛阳,与前秦兵马多次交战,累战皆捷,进号龙骧将军。

    三日前,杨佺期收到护氐校尉杨佛嵩率三千户北上投奔后秦的战报,当即统兵五千前往追击,由其大哥杨广坐镇洛阳,调度军需。

    前方打仗,后方钱粮,衙署内一片繁忙。前衙后宅,后宅之中亦不平静。

    后宅东北角有处不大的小院,正屋三间,东厢有四间侧房。

    阶前檐下站着一群使女,垂首屏气敛声,屋内时而传出抽泣之声。

    屋中间一张矮榻,榻上躺着个少年,身上盖着青衾,面色发赤,时不时地抽搐几下,口中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一名身着霞色襦裙的妇人站在榻前,以袖拭泪,盘髻上的步摇晃动。

    榻前矮墩上坐着个灰袍老者,微闭双目,一手捻须,一手切在少年郎的寸口脉上,静心诊脉。

    看到老者的手从少年腕上挪开,妇人便急声问道:“陶大夫,玄儿怎么样了”

    老者伸手捊须,斟酌着开口道:“三公子脉像沉伏不出,体热刚痉,应该是掉入山涧受了惊吓,又感湿冷之气,邪风入体,此为惊厥之症。”

    “陶大夫一定要救救我的玄儿。”妇人泪落如珠,哽声道。

    陶胜站起身,拧眉思索片刻,道:“夫人莫急。老夫开个安神清热的方子,一日三次煎服,只要高热能退,便无妨了。”

    …………

    苦涩的药汁顺喉而下,感觉翻腾的脑海平静了些,耳边传来低低的哭泣声,杨安玄勉力睁开眼。

    淡青色纱帐,眼珠转动,见一名妇人坐在旁边低头抹泪,面容憔悴,好像很熟悉。另一侧传来惊呼声:“娘,哥睁开眼了。”

    是湫儿,脑中跳出个念头,无数纷杂的记忆再次翻腾而出,杨安玄翻了翻白眼,又晕了过去。

    时晕时醒,有如身处噩梦,苦药总算起了效果,高热逐渐褪去,杨安玄慢慢清醒了过来。

    丝巾轻轻地拭去杨安玄嘴角的药渍,袁氏将药碗递给身旁的侍女。

    杨湫趴在榻边,扬起头对着斜倚在靠枕上杨安玄道:“三哥,你总算醒了,你要是再不好,娘就要哭死了。”

    “湫儿,不要乱说。”袁氏轻轻替他掖好青衾,柔声道:“玄儿,你好生歇息,娘过一会再来看你。”

    杨安玄无力地闭上眼,听着细碎的脚步声逐渐远去,屋内安静了下来。

    躺在榻上,杨安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这些天他用断续清醒时间拼凑出事情原委,自己穿越了。

    前世是个考古学家,因常年不顾家,妻子带着女儿与他离婚。

    为了在经济上弥补对女儿的亏欠,他拼命地工作挣钱,因为阻止盗墓被歹徒沉入深潭,弥留时看到深潭底部的一点光亮,意识随着这点光亮穿越到了此身。

    同样名叫杨安玄,却是庄周梦蝶,来到了东晋年代,成了龙骧将军、河南太守杨佺期的三子杨安玄。

    此身杨安玄打猎时马失前蹄落入悬崖,被他鸠占鹊巢。杨安玄嘴角露出苦笑,名门之后,将军之子,算是占了副好躯壳。

    杨安玄史书上没有记载,杨佺期在青史上却有几行文字,弘农杨氏更是赫赫有名,杨家有“四世三公”、“七世名德”美誉,在汉朝乃至西晋时是顶尖的名门望族。

    可惜永嘉之乱时弘农杨家并未随皇室南渡,婚姻仕宦错过时机,受到门阀排挤抑制,论品时仅定为四品,沦为次等世族。

    轻快地脚步声由远而近,是湫儿回来了。小丫头是他的五妹,这几天总在耳根处叽叽喳喳地说话,不得安宁。

    “三哥,三哥”,杨安玄睁开眼,看到两只小抓髻晃动,“哥,爹爹回来了。”

    杨湫才八岁,努力地踮起脚尖,将手中的米糕送到杨安玄面前,道:“哥,你吃吗”

    杨安玄心中升出暖意,这几天母亲袁氏衣不解带地看护自己,五妹杨湫叽咕不停,脑中很多信息都是被小丫头的念叨唤醒。

    对于袁氏杨安玄充满了感激,但那声娘却堵在喉口叫不出来,倒是杨湫这丫头,虽然是妹子,在杨安玄的心中却如同女儿一般。

    杨安玄摇了摇头,沙哑着声音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娘和董姨去迎接了。”杨湫咬了口手中的米糕,小大人般地叹了口气,道:“哥,爹又要骂你了。”

    杨佺期三子两女,长子杨安深、三子杨安玄以及五女杨湫是袁氏所生,次子杨安远、四女杨漓是妾室董氏所生。

    袁氏出身汝南袁家,杨家与袁家是世交,袁绍兄弟在乱世中败亡,汝南袁氏衰败了,但杨袁两家间的联姻未断。

    …………

    杨安玄住所的西南方向,有处同样形制的小院,院内青竹绕径,甬道清扫得干干净净,另一侧围着假山浅潭,数丛菊花黄白争艳,将小院点缀的生机盎然。

    黄衫丽人缓步走在甬道上,长裙曳地,袅婷生姿。侍女挑起竹帘,黄衫女昂首而入,进屋挥退侍女。

    一名眉目清秀的女童端坐在几前,聚精会神地弹筝,曲声清脆素雅,悦耳动听。

    黄衫女站在门边静听,待到一曲弹罢,方才开口道:“漓儿,这首《朝阳曲》欢快流畅,已得精要,等你爹来时不妨弹与他听。”

    杨漓双手按席,俯身见礼道:“见过母亲。父亲和哥可安好”

    董氏应道:“都好。”

    语气暂顿,董氏眼中闪过一丝忧色,沉声道:“不过,这次你爹打了败仗。”

    “啊。”杨漓轻呼出声,直起身来愣愣地看向母亲。印象中父亲每战必胜,怎么会打败仗,听说那些胡人杀人不眨眼,爹爹和哥哥没受伤吧

    董氏眉头轻颦道:“都说了你爹和你哥没事,大惊小怪做甚。”

    长裙飘移,董氏来到佛龛前燃起三根香,拜了三拜,轻声祝祷道:“佛祖保佑我儿安远平平安安,顺利承继家业。”

    再拜将香插入炉中,董氏来到席前坐下,小心地将裥裙整理平整,伸手在筝弦上轻轻一划,筝音袅袅回落在屋中。

    “杨安深喜文厌武、难成大事,杨安玄是个纨绔、只知玩乐,唯有我儿安远肖父,杨家的家业将来定会由他来承继。”董氏喃喃语道。

    杨漓柳眉微蹙,娘亲的碎碎念她不知听过多少遍了,要从董氏家族兴衰说起,哀叹自身美貌多艺,却因庶出身份只能嫁人为妾,若无人打断,至少要说上两柱香功夫。

    “……绝不能让你和为娘一样为人妾室,被人轻贱……只要你哥继承杨氏家业,谁人还敢轻视我母女,到时你也能为人正室……”

    博山炉,香烟飘渺,杨漓的目光追随着飘散的香烟,若有所思、魂游天外。

    太守府大堂,众人已经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加强防卫、战后抚恤、奏报朝庭,诸事繁杂。

    杨佺期居中而坐,面沉似水,此次追击杨佛嵩在潼关附近大败之,正要擒拿他,不料后秦姚崇率军赶至,仓促迎战被轻骑冲破防线,南阳太守、宁朔将军赵睦战死,近千军士败亡。

    会稽王司马道子、中书令王国宝向来与自己不睦,定会借此次兵败生事,龙骧将军的称号怕要保不住了。

    想起杨家定品大恨,杨佺期眉头越发紧锁。因过江太晚,定品仅为四品,父亲征战一生屡立战功,以粱州刺史而终;自己坐镇洛阳,屡败胡兵,得授龙骧将军,实指望能凭借战功再上一层楼,助杨家晋身上品,一场兵败恐怕让数年辛劳付诸流水。

    端起桌上的陶碗饮了口浆汤,杨佺期润了润喉,疲惫地道:“各司其职吧,不可懈怠,时辰不早,都散了吧。大哥,你随我来。”

    起身转过大堂,杨佺期与杨广来到后面的内堂,两人心事重重地聊了几句战事。杨佺期问道:“大哥,家中无事吧”

    杨广沉吟片刻,道:“倒没什么大事,就是安玄出外打猎掉进深潭,大病了一场,险些没了。”

    “逆子,”杨佺期重重地一拍案几,骂道:“死了才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