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毫无疑问可以当选当代最重要的个人电子设备,甚至没有之一。于是如何选择新的手机成了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课题。
大多数人在选购手机时,为了不被坑,或许会请手机专卖店或者卖场的导购推荐一部。不过,「自己选择的兵器才是最好用的」,那我们何不自己学会看懂手机的配置呢?
预算与需求才是最重要的「配置」
首先,在讲手机的配置之前,我希望大家先明确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尤其是你的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关注。
预算和需求要综合看待,如果预算不是很充足,对手机就难以避免的要有所取舍——毕竟性价比再高的手机,配置的增长和价格也是成正比的。
所以如何把钱花在我们最需要的配置上,实际上是比买「性价比」高的手机更加划算的事情。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 20 年的 IQOO Z1 这部手机,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网上被称之为性价比神机。但是这部手机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严重「偏科」,为了侧重游戏性能而严重的降低了拍照质量。这样的一部手机,如果被不怎么打游戏而很喜欢拍照的用户为了追求高性价比而买走的话,那很明显是花了冤枉钱。
为了追求高性价比反而买了自己不需要的配置,这不是适得其反的事情吗?
所以购买手机,最重要的并不是看性价比,而是先明确自己的需求。这里简单做了个很常见的三环图,当然实际情况也不是那么绝对,大家理解意思就好:
芯片与存储
性能客观来说是手机最重要的配置,也是对使用手机影响最大的配置。不过也是最容易看的配置。
1、芯片
芯片,俗称处理器。严格来说应该叫:「芯片级系统」,专业一点可以叫 SOC,更专业一点可以叫 system on chip。其实处理器在手机配置里是最容易看的,我们不需要知道芯片具体的性能数据是多少,直接给到大家一份处理器等级表,购买时根据手机价格对比就完事了——
高端旗舰处理器:
安卓:骁龙 888,麒麟 9000,麒麟 9000E
苹果:A12Z,A12X,A13,A14;
次旗舰处理器:
安卓:骁龙 870,骁龙 865+,骁龙 865,麒麟 990
苹果:A12;
中低端处理器:
安卓:天玑 1000+,麒麟 980,麒麟 985;
苹果:A10X,A11。
其余的数字更低的为低端芯片,数量太多不再一一列举。
苹果的处理器在规格外性能无疑是最强悍的,但是由于系统的差异化,其实和安卓的对比意义不大。另外,联发科的芯片默认因优化问题降半级,主要是在于发热,功耗和拍照三个方面严重有问题。
2、内存和运存
内存 ROM 和运存 RAM——手机的内存和运存的叫法总是让人纠结。
内存(ROM):假设有部手机的储存规格为 8G+128G,那么其中的「128G」就是常说的手机内存,意为「手机内部储存」,而我更习惯把它叫做「手机储存大小」简称「储存」。
储存大小的选择要看自己的使用习惯,常规来说,128g 起步是最基本的,如果你有储存资料的习惯,可能 256g 才够用,512g 的我用过一部,拼命地下电影也没装满。
运存(RAM):还是以储存规格为 8G+128G 的手机为例,其中的「8G」就是常说的手机运存,意为「手机运算储存」。其实它的正确叫法就是「内存」,但因为这个词常被人代指 ROM,这里还是做一个区分。
实际上它才是真正的「内存」,但由于内存一词也被好多人用来代指上面的储存,于是在生活中就经常出现理解偏差,让人很是头疼。
运存现在主流是 8g,旗舰机型有 12g,不是重度游戏玩家的话选择 8g 即可。
屏幕
屏幕其实非常考验人的眼力,有些人是真的看不出屏幕之间的区别。
1、OLED&LCD
这二者到底怎么选一直是争论的话题之一——有人说 OLED 比较伤眼,其实伤眼的不是 OLED,而是低亮度下屏幕低频 PWM 调光的频闪,不在低亮度下玩手机两者就区别不大了。OLED 手机有类 DC 调光的话,这种情况也能改善很多。
LCD 的缺点大部分是说颜色显示不够鲜艳,实际上,优化的比较好的 LCD 颜色显示也不是那么差,至少普通人很难看出差别来。不过,LCD 做不了屏下指纹识别和息屏动画显示。
我个人并不建议大家纠结 OLED 还是 LCD,意义真的不是很大。不过由于 OLED 的对比度和色域的上限更高,所以高端机会一律使用 OLED 来实现比较极致的显示效果。
此外,还有屏幕像素排列方式的问题,这个其实意义更小,同样不建议大家深究这个问题。
2、分辨率
1080×2340(左右)就是普遍的 1080p 分辨率,正常手机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到比这更低的分辨率了;1440×3200(左右)叫做 2K 分辨率,眼力好的人才能看出和 1080p 的区别,普通人其实并不一定看得出来。
手机分辨率升到 2K 应该是 2021 年的大势所趋,且 2K 屏一般可以选择在设置中降低到 1080p,2K 全开相比 1080P 更加耗电,请酌情开启。
3、刷新率
直接说结论吧,60hz 太低,90hz 正好,120hz 对普通人来说不一定能和 90hz 区分开。还有更高的 144hz,一般出现在 LCD 屏上,如果配合多档自动调节刷新率体验会很好。
这里我用小米设置页面的展示做了一个 GIF 图,这个展示是放慢后的效果,方便理解刷新率是什么意思。并不是实际的观看效果。实际上看这种慢放图,刷新率之间的差异也很是微妙:
3、触控采样率
简单来说就是屏幕接收触控的速度,一般非重度操作类游戏玩家体会不出来采样率之间的区别。
4、亮度&对比度
亮度分为全局亮度和激发亮度。全局亮度就是我们手动调节可以调到的最高亮度;激发亮度一般用来播放 HDR 视频时用来增强对比度和画面细节。
实际使用中,全局亮度 700nit 以上才能在夏天的太阳下比较正常的看屏幕;随着全局亮度降低,屏幕在太阳下的观感也会越来越差,如果全局最高亮度低于 550hit,夏天正午的阳光下屏幕绝对很难看清了。
对比度一般说的是黑白对比度,实际对正常观感影响并不大,一般比较高的对比度也是为了播放 HDR 视频。需要注意的是,OLED 由于像素点可以关闭,所以黑白对比度非常高,高到超出了实际意义,一般对比度数据是用来衡量 LCD 屏的。
5、其他
屏幕的数据还有很多,但其实一一讲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区别的,包括上面的那几项,除了亮度以外,其他的也确实很难分别出区别来。
不过我经常遇到自称眼睛敏感能很清楚的看出区别的人,宣称「我看 OLED 屏幕眼睛就酸疼」、「1080p 这么大的颗粒感这不是很明显吗」、「触控采样率太低影响我李白(这里指游戏角色人物)放大」之类,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建议去体验店自己实际看一下。
拍照
1、手机镜头的本质
手机的拍照是手机配置中最迷惑人的配置,一个迷惑了很多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同样像素的两台不同型号的手机,拍照水平有高有低,有时甚至会出现低像素完胜高像素的事情?
实际上答案也很简单,这里要明确一个更加根本的要点,那就是手机的拍照素质并不是由像素数量决定的,而是由感光元件 CMOS 的大小决定的。
举几个例子可能更直观一下:
华为 Mate40Pro 后置主摄像素为 5000 万,底的大小为 1/1.28 英寸
小米 11 后置主摄像素为 1 亿 800 万,
()
底的大小为 1/1.33 英寸
红米 10X 后置主摄像素为 4800 万,底的大小为 1/2 英寸
荣耀 X10MAX 后置主摄为 4800 万,底的大小为 1/2 英寸
前两款产品是目前的高端旗舰机,后两个是 2020 年的中低端机。他们的像素数量有的很接近(如第三和第四款),有的天差地别(如第二和第三款),但毫无疑问是前两个更好,看后面底的大小也完美符合它们的优劣。
【数学小知识:「底的大小」里有一个分数:1/1.28,读作一点二八分之一,它的具体大小可与 1/2 对比——1 是分子 2 是分母,意为 1÷2,分子一致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数字越小,所以 1/1.28 比 1/2 大。】
对于为什么底才是影响手机拍照的根本这个问题,如果要更加深入的讲解这一点,就要从相机的原理开始说起了。这里尽量简单快速的讲一下:实际上,手机镜头影响拍照的因素和相机是一样的,同样都是镜头,本质上并没有变化,而影响相机拍照质量的硬件因素有:
感光元件的大小
光圈大小
快门时间
ISO(算半个硬件配置)
焦段
硬件上的主要影响就这么几项,对,不包含像素数量。并不是说像素数量没用,而是说像素数量——好吧确实没用,而实际分析这四项,其实在根本上只影响到两个参数,感光量和焦段。
感光量和焦段是目前基本所有摄影器械成像质量的根本。包括手机镜头,它本质上和相机镜头是一样的光学原理,只不过所有原件都缩小了。以上硬件因素里前三项都是为了感光量而存在的,感光元件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感光量的上限,光圈大小和快门时间共同决定了进光量,光圈越大,快门时间越长,进入相机的光线就越多。但是光圈大了会出现背景虚化,快门时间长了就会受到手抖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 IOS。
IOS 叫做感光度,IOS 越高画面越亮,但噪点也越多;IOS 越小画面越暗,不过细节保留的越多,所以拍照的根本就是如何在尽量低 IOS 的情况下,拍出光线合适的照片。
而在手机上,由于镜头大小的限制,所以光圈大小是被固定的,同时在默认拍照的模式下,为了照顾手持拍摄场景,快门时间也是固定的,两个参数都被固定,IOS 调节幅度也就非常小了,于是感光元件的大小就成了最终成像质量最重要的硬件配置。
2、焦段与辅助镜头
再说焦段,焦段决定了画面大小和对焦范围,在相机中焦段大体分为:超广角、广角、标准、中焦、中长焦、长焦、超长焦等几项。
熟悉吗?这不就是我们手机中的广角(就是主摄),超广角,和长焦嘛。
对,就是完全一样的意思。
不过,限于光学原理和现在的科技手段,切换焦段只能通过换镜头来实现,相机需要,手机也需要。相机一般是换镜头,放在手机上就成了现在的多镜头手机。
但是这里又产生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相机换了镜头但是没换底,换成什么焦段都是那个大底;但手机的每个辅助镜头都是一个独立的镜头,这意味着底也一起换了。所以看手机辅助镜头的优劣和看主摄一样,得看底的大小。
再说一下超广角和长焦的几个小问题。
对超广角来说,画面有多广不是重点,重点是四周的畸变控制的好不好,目前这一点最强的应该是华为 Mate40Pro+的电影镜头。
然后是长焦方面,目前手机上可以见到 2 倍、3 倍、5 倍和 10 倍长焦。
原本也没太多好说的,但是后来有一些手机玩一些骚操作,比如小米 10 至尊版搞了个 4800 万像素的 5 倍光学变焦。
小米自己说这是等效 10 倍光学变焦,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小米 10U 官方表示他这个镜头是等效 10 倍,那么等效十倍之后其实就是底的大小除以二的质量,也就是说他原本 1/2 的底,放大到十倍之后就是等效 1/4 的底。这个底虽然小的不得了,不过相比其他友商的十倍镜头底(三分之一左右),小米 10U 这个等效底也不算太小。
这样做的优点是在 5 倍到 10 倍之间获得了更加完整的变焦,整个过程中都能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质量曲线。不像那些使用 800 万 5 倍镜头的手机一样,中间只能用 800 万像素的图像强行放大。
3、计算摄影
归根到底,计算摄影才是手机拍照的精华。精华到什么地步,精到能够几乎逆转我上面说的硬件因素。
举个例子,苹果 12Pro 后置主摄 1200 万像素,1/2.55 英寸底;红米 K20Pro 后置主摄,4800 万像素,1/2 英寸底。不管是看底的大小还是看像素数量,都是红米 K20Pro 要强,但是大家都知道,红米 K20 是 18 年的手机,而苹果 12Pro 是现在的苹果最新款,拍照实力毋庸置疑,至少也是目前的一流拍照手机。
那么苹果是靠什么抹平的和现在的一流手机这么大的镜头差异的?就是靠的软件算法,也就是计算摄影。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计算摄影所带来的差距。不过目前在安卓阵营并没有优化能力这么突出的厂商。就算可以视为顶尖的华为,和后面的小米甚至 vivo 也拉不开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你是安卓阵营的消费者,可以依然以硬件差异为主要参考点。
4、其他要点
先说一下其他辅助镜头。首先,大部分 200 万像素的镜头就是凑数和摆设,没有用任何作用,比如人像、微距、黑白、背景虚化等等,这些全部都没有任何用。
小米从 K30P 开始推出一个 500 万像素的高级微距镜头,这个勉强有点用了,但实际上还是接近凑数。
然后是各种立体感应镜头、红外镜头、TOF 立体深度镜头等等,这些镜头基本上都是用来对焦用的,其中苹果用它来玩 AR,不过目前看实用性一般。
还有个词叫做光学防抖,简称 OIS,是通过在镜头上布置机械防抖装置实现的避免画幅裁切的防抖,一般搭载在主摄和长焦上。放在主摄上是因为主摄最常用,放在长焦上是因为长焦最容易抖。
VIVO X60 Pro+搭载了一个名为微云台的防抖装置,其实就是大号的 OIS,它被放在了超广角上,这主要是为了拍视频,超广角拍出来的视频画面更合适,这种做法估计会是 2021 年乃至以后的主流之一。
电池与充电
1、电池大小
单位:毫安时。
直接说结论,目前的手机市场,4000 毫安时及以下电池偏小,4000 毫安时以上的算是合理,4500 毫安时以上就算不错的了。
2、充电速度
目前厂商喜欢用充电的功率来代指充电速度,不过这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因为充电不光和充电功率有关,也和优化有关,看它能在高功率维持多长时间。
那么什么是准确的?要我说,看网友的实际充电测评才是准确的,充电功率只有参考意义,举几个例子——
1-100%充电时间(数据来源:小白测评):
IQOO7: 4000 毫安时,120W 充电,15 分钟充满
小米 10 至尊:4500 毫安时,120W 充电,24 分钟充满
一加 8T: 4500 毫安时,65W 充电,33 分钟充满
荣耀 V40: 3599 毫安时,66W 充电,38 分钟充满
华为 Mate40pro:4400 毫安时,66W 充电,47 分钟充满
红米 K40: 4520 毫安时,33W 充电, 50 分钟充满
简单来说, 大部分高功率确实比低功率快, 但是并不绝对,更不是充电速度随着功率线性的增长。
3、充电协议
说这个其实对于购机选择没什么影响,因为大部分手机都不会告诉你他的充电协议是什么。目前来说就算知道了也是没用
()
的, 因为我们买的充电器大多也不会告诉我们它支持什么协议。
这一条就是简单科普一下, 让你知道你的手机为什么不能触发满速充电。
首先,一组充电器+线,在给一部手机充电的时候, 实际触发的充电功率到底是多少, 是要看协议的。目前大多数品牌的手机都用的自己的私有充电协议。具体来说就是只有用他们自家生产或者有他们授权的充电器和线,才能满速度充电。
当然除了私有协议还有通用协议, 比如 PD 协议。但是私有协议目前没有很快的功率, 就算有手机也不给你支持。都用通用协议的话, 谁买我家线呀。
另外, 手机有协议限制,充电器有协议限制, 充电线也有协议限制。就算用了原装的充电器,还得用原装的线,否则只能触发这三个之间共有的通用协议中最高的速度。不过好消息是,就算是手机和充电器或者线完全的不匹配, 也能用保底的 5V1A 安全充电,不会沦为摆设。
其他
NFC:可以用来复制门禁卡(要求门禁卡没密码,实际上大部分都有密码)以及刷公交和地铁(部分城市用不了),还可以用来给公交卡和 ETC 卡充值。
WIFI6:需要 WIFI6 路由器的配合, 实际上网速当然受限于你买的宽带速度, 但是 WIFI6 路由器可以避免信道干扰和增加可容纳设备数量。
5G:目前来说 5G 确实依然是噱头大于实用,甚至噱头也有点降低了。主要还是覆盖范围小和网费贵的问题。而且据我自己实测发现,5G 并没能避免在人流密集地段网速受到影响的问题。
耳机孔:这里说的是圆形的那种 3.5mm 耳机孔, 我知道很多朋友非常喜欢耳机孔, 但是耳机孔真的要在手机上越来越少了。不如早日考虑一下现在越来越好还越来越便宜的蓝牙耳机 吧。
红外遥控:真的是非常非常方便的功能,可以用来遥控大部分常见品牌的空调和电视还有投影仪啥的。有时候能帮大忙。
线性马达:之前好多人说感受不出来线性马达,但是实际上你上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什么叫感知超强。真的用习惯了就回不去了。(有一个感受方法是使用讯飞输入法,在输入法设置中打开线性马达震动, 只要用几天就会发现没有线性马达震动的输入法已经不会打字了。)
双扬声器:效果不多解释, 打游戏听歌看电影都效果很好。双扬声器分为对称双扬和非对称双扬。但是其中有很多细节,比如小米 11 实际上是听筒扬声器发声, 只不过在上方开了音腔口, 所以很多人说它不对称。真正的装了两个扬声器的手机是非常少的, 目前市场上常规手机中只有小米 10 系列和荣耀 x10Max 几款有真双扬。
防尘防水:有防水自然比没防水好,不过防水是用来防意外的,不建议故意在水下使用有防水的手机,毕竟进水后不保修,厂商都不敢保证百分百防水, 咱自己不要这么盲目信任。
手感设计:因人而异, 对手感要求高的建议去线下体验店亲自摸一摸。
系统 UI:苹果系统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其次是华为和小米,oppo 和 vivo 虽然也在不断优化, 但是显然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自己喜欢就好。?备案号:YXX1J4jnR3GcgpEgNKHbG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