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言情> 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
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

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

简介:
忙碌、高压下的加速主义现代社会,「诗和远方」已成一种空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诗意的人生,皆可让那些优美、深刻的诗句,浸润心灵,活得优雅、从容、自在。本专栏用30篇文字带你邂逅多位诗人的浪漫人生,让你领略中华诗词流传千年的诗意境界。 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
您要是觉得《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邂逅「诗和远方」:打开浪漫诗人的诗词世界》第 1 节 诗歌源头 智慧之书诗经

    ()

    我们将以时间为轴,从诗歌源头《诗经》开始泛舟,飘荡在汉乐府的花花世界,欣赏古诗十九首的涓涓细流,感受盛唐诗歌的惊涛骇浪,沉醉在婉约宋词的静水流深,最后停泊在明清诗词的静波中。走进那些了不起的诗人们,通过他们的诗词,品味大千世界中的人生百态。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以我们将从《诗经》开始,体验先秦人民的生活百态、民风民俗。由于《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民歌」,所以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表达的思想主题上,都非常生活化,诵读时朗朗上口,读过之后也有心旷神怡之感。

    《诗经》中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我们熟悉的爱情主题外,还有描写农业耕种、采收植物、结婚闹洞房、送别友人、官场浮沉的内容,作者大都是一些最普通的普通人,他们通过把诗歌唱出来,来表达内心的或自豪、或欢乐、或痛苦、或不满……

    《诗经》中的诗歌背后,都是一个,或者一群生动鲜活的人物,二千五百年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们还能和我们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为何说《诗经》是智慧之书呢?并不是因为《诗经》中有许多直接的人生道理,而是因为通过读《诗经》,你能探查一篇篇诗歌中人物的经历与情感,从而反观自己的思想、言行,对爱情、生活、工作中本来困扰你的问题,有截然不同的思考,从而解脱自己,让自己回归平静的心灵。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思无邪」,《诗经》中的人们,虽然生活状态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点——能审视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没有一点掩饰和浮夸,真实的感情总是最能打动人。总的来说,《诗经》是一部至真至美,引人向上,思想积极乐观的书,能让人感到放松,感到灵魂舒适。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蒹葭》和《淇奥》两篇诗歌的学习,让大家对《诗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赏析:

    《蒹葭》可以说是《诗经》中当之无愧的名篇,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诗歌双声叠韵,四言句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读起来仿佛一曲天籁,有余音绕梁之感。正因为《蒹葭》这无穷的艺术魅力,使得它成为《诗经》中流传最广的篇目之一,如果你想进入《诗经》的世界,《蒹葭》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一章的前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色的霜,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微微的秋风送来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难以忘怀的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游过去也不易,只是能依稀看到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

    诗歌二、三章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是重章叠唱,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等待的时间之久、心情之急迫,通过文字自然而然地传达了出来。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这种「在水一方」的意境,让这篇诗歌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追求者想追寻一人,却被河水所阻隔。再延伸一下,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可以说贤才、朋友、爱人,也可以是理想、前途、城市,因为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阻碍,目之可及却触碰不得,这些都是「在水一方」意境的再现。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想来与这种意境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之不及的怅惘心情,让人失落难耐,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一切,其实内心还有所追求本身也是美好而充满诗意的。

    二、《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ē)猗:长而美貌。猗,通「阿」。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弁(kuài 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zé):积的假借,堆积。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

    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

    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

    虐:粗暴。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赏析:

    在《诗经》中,描写女子形象的诗歌很多,比如说上面学到的《蒹葭》,又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子衿》《关雎》《氓》,但是描写男子形象的诗歌却比较少,这篇《淇奥》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淇奥》赞美的是哪个男子呢?《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 770—前 720 年在位)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不过,现在通常认为《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赞颂的就是各地的良辰名将,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人们渴望平安、富足的生活,自然会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淇奥》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赞美的内容融合在这三章之中,每章表达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重章叠唱,反复歌颂士大夫的美好。诗歌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后来唐代李贺的《竹》,宋代王安石的《咏竹》以及清代郑板桥的《竹石》,都是以竹喻人的名作。

    诗歌描写淇水弯曲幽深之处的绿竹,让人似乎看到的是「君子」挺秀清朗的风姿,联想到「君子」内在的「虚心有节」,君子从内而外的美好不言而喻。而且,从首章的「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到第二章的「如金如锡, 如圭如璧」, 再到末章的「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说明君子的美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君子后天的学习磨砺而慢慢变得丰满的。

    一个优秀、值得称赞的君子, 应该具备哪些品格呢?《淇奥》中的诗句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第一,要相貌堂堂,衣着华美。除了「有匪君子」「瑟兮僩兮, 赫兮咺兮」这样的概括性描写外, 还有「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这样关于装饰品的细节描写。外观的整洁大方, 对于君子形象的塑造是很重要的, 大到整体形象气质, 小到装饰品的点缀, 都能给人更好的印象。我们常说「大丈夫不拘泥于小节」,但是从《淇奥》这首诗歌来看, 注重外表的美好也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要有才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能力很强。卿大夫从政, 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则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要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内部外部事宜都能处理得得心应手的「良将」。

    第三, 要品德高尚。「如金如锡,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心胸宽广, 平易近人, 用青铜、玉器做比喻,更显示出这位君子德行方面是尤其让人尊敬的。中华文化中素来讲求「德行兼备」,良好的外貌能得到很高的第一印象分, 才华是成为君子的基础,而美好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具备这三点的人, 才是能获得人们称赞的。

    《淇奥》这首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常用来形容人的文采好, 有修养, 「切磋」「琢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当然, 这首诗歌的意义还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君子的模范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他外表精致出众,拥有相当的才华, 还有着高尚的品德, 这样的人放到现在也依旧是个「模范」,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对于喜欢诗词的朋友来说,《诗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库」, 农业耕种、采收植物、结婚闹洞房、送别友人、官场浮沉……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诗经》里都有,值得大家细细探索。备案号:YXX1PBnZndDC3zd31vHrE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