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言情> 见微而知著: 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
见微而知著: 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

见微而知著: 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

简介:
我们身处的世界,总有一些人在追求真相,他们在迷局中艰难突围,在危难里坚守信念…… 见微而知著: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
您要是觉得《见微而知著: 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见微而知著: 紧急营救、国际间谍与神秘牌局》第 1 节 生死伊拉克 48 小时紧急营救

    ()

    2005 年 1 月,八个在伊拉克打工的福建人,准备从邻国约旦中转回国。

    结果他们出发没多久,就碰上了一群持枪的蒙面绑匪……

    致命中巴车

    1 月 13 日上午 9 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38 岁的林斌与七个福建同乡登上了一辆开往邻国约旦的中巴车,准备离开伊拉克。

    上车之后,林斌发现车内座无虚席。

    除了他们这八个中国人外,还有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乘客。

    这让他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这么多人一起去约旦,遇到危险也有个照应。

    司机清点人数之后,中巴车发动了。

    一路上,林斌一直紧盯着窗外,生怕突然冒出个持枪的匪徒。

    不过随着车子的行进,他发现几乎每走一小时的路程就会出现一个美方控制的检查站。

    看着一路放行的美国大兵,林斌紧张又兴奋,觉得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近了……

    伊拉克西部紧邻约旦,图示为林斌等人的行进方向

    下午 3 点,全车人都有些昏昏欲睡。

    林斌也渐渐放下警惕,头靠在车窗上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

    突然一阵急刹车!

    所有人都猛然抬起头,林斌一个不防备撞上了前座,他顿时清醒过来,看到几个持枪的蒙面黑衣人砸破了车窗,把司机连拖带拽地拉下了车。

    糟了,遇到绑匪了!

    林斌第一个反应过来,深呼吸冷静片刻后,用家乡话提醒其他几个同乡。

    「不要反抗,不要惹恼他们。」

    之后,车上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粗暴地蒙上黑布条,被赶到了一辆吉普车上。

    不知颠簸了多久,吉普车终于停了下来。

    车里的十几人听从绑匪的指令,乖乖地走下车,摘下了眼前的黑布条。

    林斌适应了外界光线后,开始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

    这里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但周围没有地标牌,根本无法推断具体的方位。

    然而,蒙面绑匪没有给林斌太多观察的时间。

    当所有人都下车后,绑匪们举着枪,将他们赶入了一个小棚子里。

    林斌扫了一眼这间空荡荡的棚子,面积只够十几个人站着或蹲着,根本躺不下。

    棚子角落里还有个小坑。

    从绑匪的各种比划来看,那是为了防止人质逃跑,现挖出来的一个「厕所」。

    也就是说,林斌这些人需要在这间小棚子里,解决吃喝拉撒所有问题。

    此时的林斌,内心充满了懊悔。

    富贵险中求

    九个月前,林斌因为欠了几千元钱,被债主各种威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到伊拉克打工能赚大钱,于是就动了心思。

    2004 年 3 月,林斌通过福建当地的一个「蛇头」,从约旦境内偷渡到了伊拉克。

    那时的他,对伊拉克充满了美好幻想,觉得自己会和新闻里的那些中国商人一样,在这片焦土上发现商机,然后大赚一笔。

    战火中的伊拉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林斌在伊拉克没有合法身份,所以他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固定工作,长期辗转于各个城市打零工——刷盘子、收麦子,看农场……

    到最后,钱没有赚到多少,之前欠下的债务利息越滚越多。

    再加上伊拉克时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枪击事件,这让林斌有了回国的念头。

    与他同行的另外七个同乡,想法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决定一起回国。

    但伊拉克局势动荡,要想从这里回到中国,林斌一行人必须「原路返回」——先去往约旦,然后再坐海轮回国。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去往约旦?

    虽然巴格达每天都有一班飞往约旦的航班,但林斌他们根本没办法买机票。

    因为他们这八人手中的护照全是假的,并且兜里的钱也所剩无几,如果都用来买机票,实在没法与家人交代。

    坐飞机行不通,那就只能走陆路。

    林斌的一个同乡打听到,可以坐中巴车去约旦,每人只需要 40 美元。

    但这一路会非常危险。

    在从巴格达去往约旦的必经之路上,会途径好几个反美武装据点,那里经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事件。

    不过林斌一行人思来想去后,还是咬咬牙决定:

    坐车去约旦!

    对于可能面临的危险,他们都一致认为:自己绝不会那么倒霉。

    十天后,林斌和他的同乡们正式踏上了归途。

    然而谁也没料想到,等待着他们的不是约旦的港口,而是抵在脑门的枪口。

    时间回到 1 月 14 日,绑架发生的第二天。

    此时,被囚禁在小棚子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极度恐惧之中。

    尤其是林斌的两个年轻同乡,已经蹲在角落里悄悄哭了一整夜。

    他们在打工时看到过不少「外国人质被斩首」的新闻,那血腥场面光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到了中午,绑匪的审讯开始了。

    负责审讯的人是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留着杂乱的大胡子,眼神总是恶狠狠的。

    不过,当两轮审讯结束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林斌和他的七个同乡被安排到了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房间里,还被允许每天定点外出放风。

    这是其他国家人质完全没有「享受」到的待遇。

    林斌摸不透绑匪的意图,只是借着放风的机会,悄悄打听各种消息。

    一天,林斌无意间得知,那些与他一同被绑架的人质们依然被全天关押着。

    而其中有个韩国人,刚刚被斩首!

    当他将这消息告知同伴时,房间里的气氛直接跌至冰点,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出了恐惧。

    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完全听从绑匪的指挥。

    对方让蹲下就让蹲下,让拍照就拍照,绝不反抗。

    但在私下里,林斌和几个年纪大的同乡还是会用方言悄悄交流。

    这些绑匪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国政府是否知晓他们这八个人被绑架的消息?

    紧急 48 小时

    2005 年 1 月 18 日下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紧急插播了一段录像:

    八个中国人分成前后两排站着和蹲着,他们的两边分别站着一名持枪的蒙面绑匪。

    绑匪劫持中国人质录像画面

    在这段录像中,绑匪自称是阿尔·努曼旅(Al-Numan Brigades)组织的武装分子。

    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

    「经审讯表明,这 8 个中国人正在为一家为美军提供服务的工厂工作。」

    「中国政府必须在 48 小时内澄清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否则我们将杀死人质!」

    得到这一消息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第一时间进入紧急状态。

    这八人是在何地劫持的?

    目前身体状况如何?

    如何与劫持组织取得联系?

    这一连串问题困扰着大使馆中的工作人员。

    尤其驻伊大使杨洪林,已然心急如焚。

    时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左二),图源:新华网

    杨洪林大使马上启动了使馆应急机制,并且安排部署了三件事:

    一、将此事报告给我国外交部,同时向伊拉克外交部和内政部等部门通报情况,请求提供必要的紧急帮助。

    二、核实这 8 个中国公民的身份信息。

    三、立刻组织营救团队,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营救工作。

    得到任务的使馆人员立马行动起来。

    在这期间,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以及伊拉克多家知名媒体纷纷发布报道,称自己收到了绑匪发来的录像,对方要求即刻报道这段视频。

    没过多久,「伊拉克武装分子劫持中国人质」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

    无数电话和邮件飞向大使馆,让工作人员们应接不暇。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一场极为艰难的营救行动要开始了……

    由于伊拉克处于战乱状态,营救工作推进的并不顺利。

    首都巴格达地区冲突频发,几乎无治安可言,所以使馆人员并不能自由地外出活动。

    并且,这里的通讯信号非常差,经常打不通电话。

    但使馆人员依旧在设法联系外界,杨洪林大使更是 6 个手机轮流拨打。

    而主要负责与国内外媒体沟通的,是当时驻伊拉克使馆的政务参赞陈珍美。

    她也是杨洪林大使的妻子。

    随着「中国人被劫持」消息的逐渐扩散,陈珍美几乎是不间断地回应各方媒体采访。

    也正因此,身在福建农村的人质亲属们才得以知晓,林斌一行人出事了。

    没多久,8 名被劫持同胞的具体身份信息传到了大使馆。

    他们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 39 岁,最小 18 岁

    ()

    ,都是从福建平潭偷渡来伊拉克打工的。

    经过多重确认,这些人离开伊拉克前工作过的服装厂,与美方没有任何关系。

    这次的绑架事件,其实是一场误会。

    得到这些消息后,杨洪林大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营救声明」。

    但怎么传达给绑匪呢?

    在那段录像中,对方没有留下任何通讯方式。

    杨洪林大使当即想到了「电视台」。

    从 2005 年 1 月 19 日起,杨洪林大使连续两天接受了伊拉克电视台、阿拉比亚电视台的四次采访,一遍遍宣读着营救声明。

    在镜头前,杨洪林大使非常诚恳地强调,「中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自始至终非常重视保护伊拉克人民的基本利益……这八名中国工人与美方完全无关。」

    与此同时,杨洪林大使和同事们还不断向伊拉克当地的好友和各界组织求助,尤其是伊拉克逊尼派长老会。(注:逊尼派为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

    这个组织由逊尼派的著名学者和长老组成,在伊拉克具有极大的宗教影响力。

    在 2004 年的一次劫持中国人质事件中,该组织的老会长就受我国大使的邀请,呼吁绑匪尽快放人。

    所以这次,杨洪林依然想请他出面相助。

    这位老会长也极为仗义,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大使馆的请求,通过电视台向绑匪喊话:现在是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期间,尽快释放被劫持人员!

    1 月 20 日,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致电杨洪林大使,指示要动用一切力量全力营救同胞。

    不仅如此,外交部为了更快、更安全地救出同胞,委派亚非司司长翟隽率三人工作组来到巴格达,协助营救工作。

    亚非司司长翟隽(左二)和其率领的工作组

    至此,48 小时的倒计时已经接近尾声。

    几乎所有关心此事件的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绑匪的答复。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令人意外的是,48 小时过去后,对方竟然「失约」了!

    不论是大使馆还是各方媒体,都没有收到来自绑匪的回应,他们既没有说释放人质,也没有说撕票斩首。

    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

    生死营救

    绑匪没有回应,人质生死未卜。

    这一切都让大使馆人员如坐针毡,不敢错漏任何一条相关信息。

    直到 2005 年 1 月 21 日。

    绑匪通过电视台,终于公布了第二段录像。

    这次,他们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政府要禁止所有中国公民来伊,并且在伊的中国人必须立即离开。」

    这条消息,瞬间打破了大使馆里的紧张氛围。

    以这些反美武装组织的过往做法来看,只要第二次提出要求,就说明人质还活着!

    并且这个新要求,外交部早已公开发布过声明。

    所以杨洪林大使没有犹豫,立刻通过电视台作出回应:

    一、中国政府和中国驻伊使馆已多次提醒中国公民,目前不要前往伊拉克。

    二、8 名被绑架的中国人都是普通公民,他们想在中国春节前与家人团聚,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就像穆斯林的宰牲节一样,请尽快释放人质。

    杨洪林大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利用「感情牌」打动绑匪。

    没成想,这一招果真奏效了。

    在作出回应的当晚,杨洪林大使收到确切消息:对方准备放人!

    隔天,绑匪又发布了第三段录像。

    他们表示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真诚,并且强调 8 名人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不过对于释放人质的地点,对方只字未提。

    这让使馆人员的心又悬了上来,这些蛮横暴力的亡命之徒会不会言而无信?

    1 月 23 日上午,大使馆突然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

    对方自称受劫持组织的委托,向中国大使馆转达释放人质的地点。

    「下午 1 点钟,去距离巴格达 150 多公里的地方接人,具体地点等通知。」

    「接人的事不能通知伊拉克政府,更不能带伊拉克警察,否则将杀害人质!」

    之后,对方扔下一句「保持联系」,就匆匆挂了电话。

    杨洪林大使依照这条重要信息,打开了地图,这个人口中「150 公里外」的地方,正是隶属于安巴尔省的费卢杰地区。

    费卢杰地区是陆路去往约旦的必经区域

    在伊拉克,费卢杰地区早已是各个反美武装组织的聚集地,这里时常发生突然袭击、爆炸、枪战等事件,已经处于完全失控状态。

    但时间紧迫,杨洪林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决定放手一搏。

    1 月 23 日中午,杨洪林大使召集了所有使馆人员。

    他冷静地向大家宣布,自己将与其他同事一同前去营救同胞,留在使馆的人员要提前安排好同胞的食宿、回国机票等事宜。

    那一刻,大使馆所有工作人员都清楚,这是一场生死考验。

    之后,杨洪林大使与营救小组组长翟隽、1 名助手和 4 名武警,共同组成了一个「营救七人组」。

    在出发之前,他们每人都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并且携带了手枪、冲锋枪和轻机关枪。

    他们都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写好了给家人的遗书。

    当一切准备就绪,营救小组成员坐上两辆吉普车,悄悄地出发了……

    出发后,杨洪林大使的心情有些紧张。

    他并非在担心自己的生死,而是在苦等着一个至关重要的电话。

    先前那位告知释放地点的「朋友」,并没有告知具体方位,只说了一句保持联系。

    可当下,车子马上就要驶离巴格达地区,他还是没再打来电话。

    一旦离开巴格达,所有人的手机信号将彻底中断。

    这是伊拉克武装分子用来防止美军窃听的手段,他们切断了巴格达以外的所有信号。

    车子摇摇晃晃地向前行进,营救小组里的每个人也越来越紧张……

    叮叮叮!

    一阵来电铃声响起!

    杨洪林毫不犹豫地接通了电话。

    车上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们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来费卢杰地区的某个建筑中,我们在这里等你。」

    之后,手机再无通讯信号。

    这也意味着,营救小组进入了一个完全失联的世界。

    下午日落之时,杨洪林大使一行到达了约定地点。

    在他们的视线中,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在一栋高大的建筑前来回巡逻。

    营救小组仔细检查装备后,义无反顾地下了车。

    与此同时,逊尼派长老会的代表和给使馆打电话的「朋友」也从建筑中走出来,迎接他们。

    之后,杨洪林作为驻伊大使,与长老会的代表斡旋良久。

    他多次强调中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原则和立场,以及解释这 8 名中国同胞的情况——只是想来伊拉克打工赚钱,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

    一番交流后,长老会的代表也传达了劫持组织的态度:他们没有虐待中国人,也不会索要赎金。

    下午 3 点,一辆蓝色的小面包车从黄沙大漠中渐渐驶来。

    车里载着的,正是林斌和他的七个同乡。

    直到此刻,杨洪林悬了好几天的心,终于落了地。

    「货已经装上,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是营救小组回程进入巴格达地区后,向大使馆发出的第一条「暗号」。

    另一边,大使馆中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欢呼。

    漫漫回家路

    直到抵达大使馆,林斌都觉得自己在做梦。

    当时,绑匪命令他们坐进面包车里时,林斌的内心是绝望的。

    自己真的要跟那些美国、英国人质一样,被斩首了吗?家里的老婆、孩子和母亲可怎么办?

    可随着车子的前行,林斌渐渐发现了不对劲。

    在不远处,好像有六七个中国人的身影,其中还有几个身材笔挺的武警。

    车子越开越近,林斌也越看越清楚。

    那是中国人!

    林斌激动地用胳膊肘戳了一下旁边的同伴,向远方抬了抬下巴。

    众人纷纷看向远处。

    紧接着,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了希望。

    车停后,林斌一行人一个接一个地下车,紧张地站成一排。

    这时,站在不远处的中国武警,手持机枪,坚定地朝他们一步步走来。

    那一幕,林斌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他和同乡们战战兢兢地和绑匪握手后,快速奔向了营救小组,与他们激动地相拥。

    终于获救了!

    与绑匪握手的中国同胞

    安全抵达使馆后,林斌和同乡们第一时间就给国内的家人报平安。

    看着他们欣喜的样子

    ()

    ,杨洪林大使却陷入了沉思。

    怎么把大家送回国呢?

    当时的伊拉克即将举行多党议会选举,各种反叛势力都会选择在这时候制造暴力事件,使馆之外的地方将会存在极大的安全威胁。

    对此,伊拉克官方宣布关停了境内所有港口和陆地上的出口,只允许「伊拉克—约旦」这一条航线的飞机进出巴格达机场。

    但是,为了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这条航线也计划在 1 月 28 日—30 日暂时停运。

    所以林斌一行人必须在 28 日之前飞离伊拉克。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因为战乱,有太多人想要离开伊拉克避难,所以飞往约旦的机票可以说「一票难求」。

    而且,林斌他们属于非法入境,非法打工,很难办理正规的离境手续。

    针对这些情况,大使馆工作人员一刻都没有停歇。

    他们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为这八个同胞定路线、订机票、沟通离境事宜。

    直到半夜,众人终于凑足了八张 1 月 24 日下午飞往约旦的机票,并且与伊拉克边检部门交涉成功,可以「绿灯」放行。

    状态良好的 8 名中国同胞

    第二天,这八个福建平潭的「打工人」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然而他们即将面对的,又是一条凶险的「死亡之路」。

    勇闯死亡之路

    因为局势动荡混乱,伊拉克境内有很多条「死亡之路」。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80 号公路。

    1991 年 2 月 26 日到 27 日,美军对正在这条公路撤退的伊拉克军队,巴勒斯坦民兵及一些平民进行了疯狂的空袭,当时的惨状犹如人间炼狱。

    除此之外,还有三条极度凶险的「死亡之路」。

    一条是林斌等人被绑架时走的那条通往约旦、叙利亚的高速公路。

    一条是从巴格达向南前往卡尔巴拉和纳杰夫的公路。

    还有一条是巴格达市区通往国际机场的那条公路,其凶险程度是这三条公路之最。

    这条路因为经常发生反美暴乱,所以被美军严防死守。

    他们会挨个检查路过的车辆和人员,稍有不配合就会被美军开枪射杀。

    就连美国和英国使领馆的人,都不会乘车走这条路,而是坐直升飞机直接飞往他们的「绿区」。

    左边红色区域为巴格达机场,右边区域为「绿区」

    我国的使馆人员显然知晓这一点。

    但为了让这些同胞尽快撤出伊拉克,他们还是决定勇闯「死亡之路」。

    1 月 24 日,杨洪林大使和随行武警人员全副武装,亲自护送八个同胞前往机场。

    庆幸的是,这一路风平浪静。

    然而众人没高兴太久,前方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因为机场附近发生枪战,从约旦来的飞机在巴格达机场上空盘旋几圈后,依然无法降落。

    最后,飞机折返约旦,航班取消。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失望不已, 眼看着就能踏上回国之路,结果却又被泼了一盆冷水。

    当晚,他们改签 25 日的机票, 又回到了大使馆。

    到了第二天, 杨洪林大使忐忑地带着八个中国同胞, 二闯「死亡之路」。

    这一次, 林斌他们顺利登机。

    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之所以能顺利离开伊拉克, 皆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而那些与他们一同被劫持的外国人质,生死未卜。

    那天,杨洪林大使看着那架飞向蓝天的飞机, 也渐渐湿了眼眶。

    外交力量

    近年来, 在伊拉克曾发生过多起武装组织劫持中国公民事件。

    2004 年 4 月 11 日,7 名中国人在去往约旦的途中,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劫持。

    劫持地点,同样在费卢杰地区。

    当时的驻伊大使孙必干, 带领使馆人员多方斡旋, 最终在 36 小时之内成功解救人质。

    2014 年 6 月 12 日,中石油在伊拉克南部哈法亚油田项目组的一名年轻员工被武装分子劫持。

    五天后, 这名员工被成功营救。

    不过, 这次的营救方式与之前大有不同:

    中石油以外交方式不断施压,之后伊拉克政府劫持了绑匪的家属。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共同放人。

    纵观这几次劫持事件, 驻伊拉克的外交工作者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枪炮声中入睡, 在爆炸声中惊醒。这是使馆人员日常生活的写照。」

    劫持事件后, 杨洪林大使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他们处在战争漩涡的最中心, 头顶盘旋着美军低空飞行的「黑鹰战机」,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击毙目标;耳边是坦克与装甲车的阵阵轰鸣,让人无时不刻都处在恐惧之中。

    可面对突如其来的劫持事件,每一个使馆人员都置生死于度外, 尽全力营救同胞。

    不放弃每一个中国公民, 这是外交工作者的使命和信念。

    而这份信念的背后,是从不敢忘的百年屈辱, 是正在崛起的伟大祖国。

    弱国无外交。

    历史的「潜规则」从未改变。

    在外交舞台上,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尊严只存在于剑锋之上。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 《在伊营救被劫持 8 名中国同胞纪事》, 杨洪林, 《纵横》2018 年第 11 期

    2. 《伊拉克本绑架人质自述》,黄华,《龙门阵》2005 年第 6 期

    3. 《伊拉克:8 名中国人质的劫后余生》, 王鸿谅,《三联生活周刊》2005 年第 5 期

    4. 伊拉克死亡公路,维基百科备案号:YXX1BgvgkpeC3pL3BAiAP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