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都市> 质子中有几个夸克
质子中有几个夸克

质子中有几个夸克

简介:
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进展。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您要是觉得《质子中有几个夸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质子中有几个夸克》

    简介: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进展。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

    书名: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

    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20世纪初才有进展。

    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验证原子的结构,做了著名的卢瑟福金箔实验[1]:

    他用α粒子(其实就是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发现了大角度散射现象,由此提出了卢瑟福原子模型,即原子中存在一个非常小的核心(原子核),具有正电荷Ze,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在原子核上,然后有Z个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图1:卢瑟福金箔实验与卢瑟福原子模型

    到了1917年,卢瑟福又把α粒子打到空气中(空气中主要都是氮气,因此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他发现空气会射出一个新的粒子,这个粒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一致,也带正电。

    到了1925年的时候,卢瑟福才正确地理解了这个过程,这实际上也是第一个被报道的核反应,他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

    ^{14}N+alpharightarrow^{17}O+p

    即氮原子核捕获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一个质子后,变为氧原子核。

    当时的实验发现,原子的质量近似于质子质量的整数倍,由此认为原子核是由整数个质子构成的,再根据原子核的电荷量就能得到质子数。

    这对于氢原子核很好用,氢原子核的质量跟一个质子的质量相同,但是对氦原子核就差别很大了——氦原子核带两个正电荷,但是其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的四倍,如果氦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那多余的两个正电荷是怎么抵消的呢?对于更重的原子核也有类似的问题。

    为了解释实验与猜想的矛盾,1920年卢瑟福首次提出原子核内存在中性粒子的概念,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他在皇家学会贝克里安讲座的演讲中提出[3]:

    也许在原子核这样微小的范围内,多余的质子吸引了核外电子,形成了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

    直到1932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查德维克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发现了中子,并且经过测量了发现,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的接近。

    这使得人们了解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也为后来人类能够利用核能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中子」敲开了人类进入核能时代的大门。查德威克因此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2:詹姆斯·查德威克,1891。10。20–1974。7。24

    2、核力和π介子

    解决了原子核构成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原子核的大小一般为10^{-15}米,而质子又是带正电的,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质子之间会存在强烈的电磁排斥力,同性相斥嘛!因此原子核不可能保持稳定,瞬间就会分崩离析,原子核也就不会存在!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现实中大部分原子核都是稳定存在的。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原子核内应该还存在一种比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