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宫。
万阳公主李瑷正皱着眉头拿着帕子在做针线,尽管全程小心翼翼,但还是时不时的会戳自己的手指两下,这辈子日子过得好,养得精细,手又白又嫩,针孔戳在上面非常显眼,一眼望去十几个红点点,边上伺候的宫女都心疼的看着,倒是公主的亲娘贤妃不为所动,不仅不心疼,反而非常不满。
“奴儿,你这针线做的实在太差,不谈绣花,就连简单的给帕子锁个边你都做成这样。”
李瑷叹气,碍于身份,不得不低头,夹着嗓子温声细语的说道:“母妃,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这绣花有专门的绣娘来绣,何必让我来抢他们的工作呢?大家各司其职岂不是更好?”
贤妃眉头微结,“奴儿,你是女儿家,迟早要嫁入婆家,到时候你能亲手做点针线活也是你的孝心。”
李瑷心里道,来了来了又来了,自己现在才10岁,放现代,自己还是个宝宝,到哪都被呵护的那种,结果这辈子的便宜亲妈一天就念叨着让自己做一个温柔贤淑的好女子,孝顺婆家,温良恭让,有一个好名声。
正当李瑷放弃忍耐,打算想办法逃走的时候,忽然听到殿外传来小太监通传的声音。
“皇上驾到,”
李瑷心中一喜,救兵来了,连忙站起身来去接人。
贤妃看着女儿欢快的把手里的绣帕扔掉,整个人直接跳了出去,只感觉自己的头又疼了,心里面一阵怒火直泛,一咬牙,打定主意待会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劝谏皇帝好好管教公主。
“恭迎陛下,”贤妃站起身来福身,殿内殿外的宫女太监们也都齐齐的行礼,只有万阳公主李瑷直接快步走前扶住皇帝,然后嘴巴不停的说了起来。
“父皇,父皇,你下朝了,你辛苦了,来来来,你快来这边坐,我给你捏捏肩,我老早就叫人给父皇您准备了吃的。”
“苏青苏红,快上茶,刘公公,快把我之前让你们准备的糕点都端上来。”
朝阳宫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刚刚才行了礼的宫女太监们被李瑷指挥得团团转。
就连怒气冲冲大步走进宫殿的嘉和帝在享受了自己女儿殷勤的伺候之后,心里的怒气慢慢的降下来了不少。
贤妃见状,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指责道:“奴儿,你怎么这般失礼,你父皇圣驾到朝阳宫,你应该先行礼才对。”
嘉和帝沉声说道:“是朕准许的,是朕特地叮嘱过奴儿不用行礼,这不过是区区小事,贤妃不必如此苛责。”
贤妃低头皱眉,对此非常不赞同,然后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奴儿一天天大了,这些礼节也该学起来了,她打小骄纵,仗着陛下的宠爱,女儿家该学的针织裁剪、管家理事一概不碰,琴棋书画半点不沾,就连最基本三从四德等礼节也都丝毫不顾,教她规矩的嬷嬷们全部被安排去教小宫女,臣妾身边的奶娘去伺候她,被她弄去种地了,臣妾亲自守着她绣花,一大早上半片叶子都绣不出来,陛下,你不能这样放任了,这样下去,她将来到了婆家,只怕会丢了皇家的名声。”
李瑷无奈极了,这辈子遇到这样的妈,算是她倒霉,心里越发的怀念李女士,虽然上辈子的时候,李女士自己是一个卷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鸡娃,幼儿园学艺术,小学学两门外语,高中就到公司实习,大学就要做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但是她开明,她也是真的爱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独立自主,不要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其他人。
有时候,午夜梦回,李瑷会在想,自己的穿越是不是报应,上辈子的自己叛逆极了,很长一段时间就非常喜欢李女士对着干,最喜欢的事情就跳脚说李女士是暴君,是□□者,□□霸道,一点也不爱自己。
等穿越之后,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什么是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什么是封建糟粕,在这样的时代,即便是公主,也逃不过男尊女卑的压迫。
嘉和帝皱眉,“万阳是朕唯一的女儿,是大月的公主,她只需要快快乐乐就好,学不学那些,又有什么打紧的,有家臣奴婢在,这些小事就让她们做就行了。”
贤妃一脸壮烈的跪下反驳:“陛下,请陛下恕臣妾失礼,公主毕竟是女儿家,是要嫁人的,等她找了驸马,这脾性不改,将来在婆家如何自处,到时候闹出笑话来,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请陛下下旨让公主多多学些三从四德当家理事吧。”
贤妃朝着皇帝跪下,吓得李瑷赶紧避开了到一边,殿内贤妃的宫女太监们也都跟着跪下了。
嘉和帝沉默了片刻,低声道:“万阳,扶你母妃起来,贤妃你先起来吧!”
李瑷心里无奈,上前弯腰低声说道:“母妃,你先起来吧!我答应你以后我看看女戒,多学学绣花便是。”
贤妃一脸刚烈的看着嘉和帝,显然是在等着嘉和帝开口,答应管教女儿。
见使劲都拉不起来人,担心拉扯动作过大,显得狼狈,李瑷不得不放弃,索性自己也跪在了地上,心里哀叹,只怕自己真的要倒霉了,一想到宫里的那些老嬷嬷和老古板迂腐夫子,李瑷就满是绝望。
半晌,嘉和帝却没有说话,“汪公公,扶公主起来,刘公公,扶你们家娘娘起来。”
贤妃坚持:“陛下,父母爱子之深切,为之计远,公主实在太过顽劣不堪,若不多加以管教,只怕将来必然闯下大祸,请陛下顾全大局,切莫娇惯公主,让人对公主严加管教吧。”
李瑷绝望的叹气,心里已经在默默的等嘉和帝开口了,嘉和帝开口,所说的却和殿内众人想的完全不同:“贤妃,公主是朕的女儿,她想做什么便做什么,飞扬跋扈也好,一意孤行也罢!不必顾全什么大局,也不需要她顾全什么大局,只需要自由自在的就好。”
李瑷错愕的抬头,只见嘉和帝面色沉沉,脸色非常难看,想到他刚才刚进大殿的场景,心里猜测只怕今□□堂有事情发生了,影响了皇帝的心情。
此时皇帝正在气头上,李瑷不好打探,便在心里暗暗的打定主意,等之后想办法了打探一二,目前自己需要做的事赶紧缓解这尴尬的场面。
“父皇,女儿一直是自由自在的,全赖于父皇母妃的精心呵护,女儿才能健康长大,女儿拜谢父皇,拜谢母妃。”
“父皇,我让厨房准备了牛肉火锅,牛肉是御膳房精心挑选了送来的,其他的配菜可全都是儿臣亲自种的,里面有一样新鲜的好东西,父皇你一定会喜欢的。”
嘉和帝:“哦,你又鼓捣出什么好东西来了。”
李瑷自己杵着膝盖爬的起来,然后又将贤妃也扶起来,或许是感觉到了皇帝的情绪不悦,贤妃没有多说什么。
李瑷故作神秘的低声说道:“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父皇一定会喜欢的。”
嘉和帝被李瑷挑起了兴趣,心生好奇,想要问个究竟,奈何李瑷非常能保密,总是顾左右言而言他,一直不说是什么东西,问多了就一句话:“等看了等吃了就知道了。”
“好,朕就等着看我们公主给朕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李瑷转身看向自己的大宫女苏红,苏红会意的行礼离开往后殿厨房而去。
贤妃也转变态度,“也就这厨事拿得出手,将来也撑得起来。”
李瑷心累,自己才十岁,虚岁十一,当然,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已经是十二岁了,贤妃的日常就是操心将来嫁人该怎么办,要像一个女儿家,要有三从四德,要有一个闺秀的样子。
有时候李媛都想不明白贤妃在脑子里面是在想些什么,不说现代人的观念,就放古代,哪家的公主需要懂得绣花厨艺这些技能,公主学的应该是管理,是驾驭下属,是社交。
两辈子加起来已经三十多岁的李瑷已经做不出动不动跳脚反抗的事情了。
当然,李瑷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叛逆反抗,她要是在这个时代叛逆反抗,贤妃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压,磋磨,教规矩,就算是嘉和帝也只会支持,毕竟一句孝道大过天,一句规矩比孝道还要压人。
见李瑷眉眼都耷拉了下来,整个人都不开心了,嘉和帝也跟着皱眉,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又考虑到贤妃生下养大了自己唯一的女儿,需要给她些脸面,只能背着手往外走。
朝阳宫是李瑷六岁那年嘉和帝给的宫殿,占地面积极大,仅次于皇帝的乾清宫和皇后的坤宁宫,这些年,嘉和帝又借用赏赐贤妃的名义把朝阳宫边上的有花园的小宫殿也给了李瑷,所以,朝阳宫的实际面积却比坤宁宫还要大。
虽然宫殿很大,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导致屋子里面的通风和采光都没有那么完美,李瑷索性把餐厅给设到了左侧面的宫殿,尤其是吃火锅的时候,直接在厢房外侧的小轩,又凉爽,采光和通风又好。
嘉和帝陪着女儿一起吃了这么久的饭,一听她说要吃火锅,就知道她要安排在小轩了。
和贤妃一左一右的扶着嘉和帝往外面走的时候,李瑷莫名其妙的想到乾隆令妃和小燕子,不由的开心了起来。
“你这性子啊!心情好一阵,坏一阵的,变得快得很。”
李瑷笑嘻嘻的说道:“这多好呀!开心的事多记一下,不开心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这日子才能过下去。”
嘉和帝问道:“若是遇到实在过不去的事情又该如何。”
李瑷语气非常自然的问:“父皇,谁惹你不开心了,我替你教训他去,或者朝堂上有什么事情吗?”
嘉和帝却没有回答问题,反而转移话题道:“奴儿,你母妃说的也有道理,你该上学啦!”
李瑷理直气壮:“儿臣一直都在学的,陈夫子家学渊源,蕙质兰心,教我一直上心,而且我自己也很勤快,我的小书房的书我都看完啦!”
嘉和帝摇头:“你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的东西太少,而且教你的毕竟是女官,学问也有些不够。”
“朕打算让朝中大臣和众大儒进宫教学,到时候你七王叔家的鸿羲堂兄,九王叔家的鸿义堂兄,还有朝中的几个大臣家的俊杰都会一起上学,你也去上课,要好好和两个堂兄相处,对着那些个大臣家的子孙,你也不许跋扈。”
李瑷心里恍然大悟,显然皇帝心情不好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两个堂兄要用功读书,表面上是读书的一件小事,实际上却关乎着立储的大事。
嘉和帝乃是大月王朝第五代君王,高祖第一代太宗第二代打下江山,初步治理,等到第三代文帝时期,王朝逐渐兴盛。
正如前几代皇帝一样,第四代武帝也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皆有建树,整个大月王朝蒸蒸日上,繁荣非常。
但是不幸的是武帝正如历史上某位以此为称号的皇帝一般,早年壮年英明能干,治理天下井井有条,到了晚年之后,却舍不得放权,导致太子战战兢兢,生生的熬病没了。
更不幸的是武帝有皇子公主二十人,儿子个个精明强干,如狼似虎,斗争起来的激烈程度堪比李瑷上辈子的九子夺嫡,几个皇子打得头破血流,同归于尽,嘉和帝是先帝的第六子,他小心谨慎的蛰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功的登上了皇位。
但是作为最后的胜出者,嘉和帝也没有多开心。
因为夺嫡,嘉和帝没了两个儿子,倒是李瑷因为当时才一岁,加上是公主的缘故,逃过几劫,活了下来。
嘉和帝的身体还被伤到了,求医吃药好几年,都没有任何希望,因为只有这一颗独苗苗的缘故,嘉和帝越发的宠爱珍惜女儿。
尤其是这两年,他不得不放弃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奢望,不得不接受自己只有一个公主的这个事实。
也因此,他对李瑷更好了,李瑷想要做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就连在宫里种地这样的事情,也成功的说服了皇帝。
一国皇帝只有一个公主,继承人就成了前朝后宫经常会讨论的问题,前几年还好,嘉和帝心里还抱着生一个儿子的期待,朝臣们也能等,这两年,嘉和帝渐渐的松口,几个王叔家为了过继儿子,各出奇招,目前看来,七王叔和九王叔家率先进入下一关了。
李瑷想了想,转头说道:“父皇,去上学就我一个女儿家,实在无趣,我想选几个女孩子陪我。”
贤妃赶紧劝谏:“万阳,你兄弟们上学是大事,你父皇让你去,就已经是开恩了,你怎么还能多求呢?”
要不是自己出生就有记忆,确定自己是贤妃生的,李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报错了,同时也在心里确定,不愧是古今难题,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扭转贤妃的先想法,她脑子里面那些腐朽的观念根深蒂固。
李瑷不再纠结,这也是她的优点,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强求,她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什么地方。
“父皇,女儿一个小女娃,和堂兄们一起上课,还是不方便,你就让我选几个伴读吧!”
嘉和帝心里犹豫了,他之所以不顾男女大妨,要让女儿一起去上书房,全是因为一片爱女之心,他就这么一个女儿,难免要为女儿操心,担心将来自己老去,后任的继承人对女儿不好,索性从小让他们接触,同时也打算在几个伴读中,给女儿选一个驸马,若是让女儿选伴读一起读书,只怕女儿就不能和那些男孩子一起读书了。
贤妃又有话说:“陛下,臣妾娘家兄长兄弟家中倒有几个适龄孩子,不若赏赐他们陪公主一起读书,他们是公主的兄弟,都是血肉骨亲,自然会护着公主,也也省得那些朝堂大臣们拿什么男女大防来说。”
李瑷无语,男女大防可真是个好东西,规矩也是个好东西,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便宜亲娘这回脑子倒是转得快,又想提拔娘家,给娘家扒拉好处了。
贤妃的小心思就连伺候的小宫女都懂,更不要说心思深沉的皇帝,他原本的不打算同意女儿找女伴读的想法,毕竟不好和那些前朝官员们拉扯,但比起贤妃打的这主意,还不如寻找几个文成武将家的女儿来陪女儿读书。
贤妃家世平平,之所以能封妃,是因为生了李瑷,嘉和帝自然看不上贤妃娘家,更不要说将女儿下架。
美食当前,李瑷不想和贤妃讨论她娘家的那些破事儿,干脆转移话题:“父皇,咱们先吃东西,女儿敢打包票,你一定会喜欢女儿献上的东西。”
嘉和帝笑道:“你今天已经说了好几次了,若是待会儿朕不喜欢,看朕的小公主如何收场。”
李瑷非常自信,作为一个还算得上是英明的皇帝,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土豆这样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