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言情> 用财务的思维做管理
用财务的思维做管理

用财务的思维做管理

简介: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免不了跟财务和数据打交道。懂点儿财务常识,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顺畅地获得职场进阶。 职场进阶技巧:CFO带你搭建财务思维
您要是觉得《用财务的思维做管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用财务的思维做管理》

    ()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问,财报与面试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

    我一个朋友,从年报信息中找到一家招人的公司在德国有一个销售代表处,从小对德国文化心生向往的朋友,毅然加入,几年之后完成了移居德国的儿时梦想。

    还有一个朋友,在我的指点下,学会了从美国上市公司的链接附表中查看公司高管的薪酬数据,然后用递推的方式,获得了比自己预设年薪高出 50% 的报酬。

    当然,更多的人是通过年报上综合多维的信息,对公司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理清自己目标的同时,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坐上面试桌,一交谈就让面试官有亲切如故的感觉。

    以这样的氛围开启一场因为充满期待而紧张的面试,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被录用的机会。

    尤其是这两年,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生存与财务困难的压力下,企业招人时也变得更挑剔了。

    可是在供应端,很多临将毕业的大学生,包括在职想更换工作的职场人,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还是用老套路求职,比如说面试,很多人在面试的准备工作上是不合格的,更别说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了。

    咱们来看一个典型案例。

    小王刚从一所 211 大学毕业,学的是电子工程,最近在网上投递了一份简历,在获得了面试通知后,还做了一番攻略,上网搜了一下公司的相关介绍,然后,信心满满地走进了面试间。

    一番寒暄后,面试官也即录用岗位的部门经理开始了提问。

    经理:你觉得我们公司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小王:噢,贵公司是一家有 15 年经营历史的公司,主要是生产路由器的,在国内有两家分公司,总共有二千多名员工。

    经理:你是从哪个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的?

    小王:网上,我上百度搜你们的公司,就出来一篇公司的介绍。

    经理:你知道那篇报道是哪年写的吗?

    小王:这个倒没留意,反正置顶的一篇,我就点开看了,并做了相应的记录。

    经理:你是第 3 个重复这个信息的面试者。这篇报道是我们无锡的一个工厂开业时被媒体采访时记者写的报告。那家报社也没有与我们核实就登了上去。怎么说呢?报道的内容都是事实,但一点都不全面,你说的 15 年经营历史,那是在中国。我们总部的美国公司 1970 年就成立了。还有,路由器只是我们以前的主打产品,现在我们有三个业务板块,路由器只占 20%。

    说到这里,各位读者基本有了答案:小王同学要凉。

    小王同学的问题在于,他这样的攻略倒不如不做.

    因为用人单位会理解一个「不了解」公司情况的人,顶多说一句这家伙没做功课。

    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你「误解歪曲」我们公司。

    我们早就从硬件升级到软件了,你怎么还把我们的旧形象记在脑海里呢?

    你的情报搜集能力如此之 Low,就这样的水平,看来整个人不怎么样。

    以上的案例是不是很典型?

    现在找工作,面试以及准备面试的方式,也是一种内卷模式:

    你是上百度搜公司名关键词了解我们公司的,我也是;

    你在百度上打开的是置顶报道,我也是;

    你没有从多维度了解公司,我也是。

    于是,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那个案例中面试官说的「你是第 3 个」给我这组信息的面试者,说明了我们在找工作的方式上有多内卷。

    上面说的「多维度」了解公司,具体是什么呢?

    其实了解一家公司有很多渠道,总类上有硬信息与软信息之分。

    硬信息是关于公司的各种报道与数据,我下面会展开说。

    软信息包括访谈公司员工、曾经在这家公司实习过的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还有猎头提供的信息。

    猎头可以帮你了解到你不方便问,但又很关键的信息,比如招聘这个岗位的背景。

    硬信息有很多,包括 CEO 的采访报道,上市公司公告、专业论坛上的点评,当然以及最全面最值得信赖的还是公司对外发布的财务年报。

    年报可以说是一家公司的百科全书。

    我以前曾在一家纽交所上市的德国公司的财报科工作过,通过研读财报,可以获得一家公司从战略到执行,从组织文化到经营布局的全方位信息,以研读年报的方式来准备一场关键面试,除了提升自己的信心外,有时常常会有小惊喜。

    下面就讲讲,财务年报有哪些硬核内容值得面试的人关心。

    首先,年报是一个公司每年一度向投资人做全面沟通的述职报告,因为拿了投资人的钱,所以编制的报告一定要详细、真实和全面,并符合一定的专业规范。

    下面这张图,是英特尔公司的年报展开网页截屏。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必备的财务信息,财务年报要讲述公司的战略、市场、产品、技术和管理层信息。

    图 1: 英特尔公司年报展开网页截屏

    在管理层信息中又要透露股东信息,管理层的薪酬与职务。

    从准备面试的角度,我给大家归纳了三个重要切入点。

    1. 管理层信息。

    管理层信息披露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个人肖像,包括年龄、学历和年薪,从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是由什么样的一群人在打理。

    我这里重点说说年薪。

    了解公司的管理层年薪,可以提供以下两类关键信息。

    第一条信息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能力。

    具体到某一个人,年薪不是精确的能力量度标尺,但看核心团队 5 个人的薪酬面貌,就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是交给什么级别的人才队伍在管理。

    用大白话讲,管这家公司的人是不是行业牛人?

    这样讲比较抽象,我截取了两家 A 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信息,做成了下面这张对照表。

    图 2: 两家 A 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信息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高管,我只挑了财务总监做对照,因为 CTO,CIO 之类的职务不是每家都有,财务总监则是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这样比较有通用可比性。

    这两家公司,左边一栏,我称为 A 公司,A 公司的财务总监,年薪之外还有股权激励,合起来 800 多万。

    这 838 万的年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年薪中的工资数字按披露的 360 万,股票收入按他持有的股票数,再找到股权激励的相关章节或者全文中披露主题词的方式,查到每年获得的股票授予数量,然后算一个平均数。

    比如 A 公司的这位财务总监,从 2008 年到 2020 年间一共获得 884674 股公司股票,除以 12 年,平均一年获得 7.37 万股。

    然后去网页上搜一下公司当下的股价,或者用全年 52 周的平均价,可以算出该高管的股票收入在哪个范围。

    对应于这家 A 公司,我用的是他们公司 2020 年年初末的平均股价 64.1 元,乘上他的年平均授予股票数量,得出一年 478 万元的股票收入。

    该高管的实际股票收入不一定是这个数,但以这个逻辑,可以大体推算他的平均年股票收入。

    为什么花这么多篇幅讲股票收入计算呢?

    算这个数字,结合固定的工资薪酬,可以计算出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的比例,比如这家 A 公司财务总监以股票为代表的为 478 万元,而以工资为代表的固定收入是 360 万,从中可以算出固定收入占 43%,也就是说浮动收入占总收入的 57%。

    说明这家公司采用的是将高管收入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的激励政策,由此可以作进一步的推演,高管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公司股价上升,那高管们的工作投入度一定是极高的,什么「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的工作模式,不用上面的行政规定,高管们会自发自觉地加班加点。

    你看,只是读一下公司的年报,不用去公司实地考察,就基本上能推演出这家公司的工作节奏。

    事实上我有一个好友就在这家 A 公司担任高管,以前他在法国企业的外企里是相当的休闲,一杯咖啡与同事边喝边聊,可以喝两小时的节奏.到了这家公司,他太太一周见到他的时间,用小时计,一个手都数得过来。

    这说

    ()

    明什么?

    对于职场小白或者中层白领,进入这家公司,996 很可能是工作常态。

    大老板要加班加点,下面的人一定要跟着开会甚至连夜赶报告的。

    另外,高管的薪酬可以给求职者这样的一个判断信息:我都是跟什么样的一帮同事在共事。如果像 A 公司那样,CFO/财务总监的年薪是 800 万级的,那么可以绝对肯定他是一个行业牛人,或者说是专业上的大咖。

    他的同僚也一定不会差,跟一帮牛人在一起,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视野格局。

    是否有牛人指点,大家可不能小看这一点,这可是工资以外的重要红利。

    甚至,如果有机会在人生的早期获得贵人点拨,自己可以少走很多人生弯路。

    拼多多的黄铮得到了段永平的点拨,水滴的创始人沈鹏也是在美团做实习生的时候,一招一式从王兴那里学到创业与管理经验的。

    跟对人很重要,如何切入呢?

    从年报的高管薪酬作为一个观察入口,可以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除了上面说的,年薪最重要最直接的关注点,那当然是自己的收入了。

    面试求职最难的过程是谈薪资,特别是对于弱势地位的求职者,谈到薪资,不是要价太高错失机会,就是另一个极端的错误,身段太低不敢喊价而亏待了自己。

    其实,自己期待的薪水范围不重要,重要的是招人单位愿意给出什么样的范围。

    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积极主动。

    我现在的这份工作,十年前入职的年薪,就是看了年报中披露的高管薪酬表而定的。

    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高管薪酬的披露不在报告的正文里,它在一个 Proxy Statement 的附表里。

    我当时就是拿着这份附表做对照的。

    图 3: 某公司高管薪酬表

    这张表的细节不用交待,就看我框出的那条信息,我当时的直接上司的收入明细,以及最右边的薪酬总计。

    我当时的年薪是 100 万,猎头曾给我鼓励道:没事,这家公司利润不错,候选人找了很久都没有落实,你可以照着 150 万提。

    而我研究了年报里的高管薪酬后,在看了我的直属上司,全球首席财务官工资加股票年薪 400 多万的信息后,我直接按他一半的薪水提,结果,就这样成了。

    从提升 50% 到提升 100%,这可不是一个小区别。

    以自己的现状与期待值出发,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路;看年报,本质上就是以对方的标准为标准,对方能多给的又何必客气呢?

    也许你会说,你找的是高端职位,可以直接对标到高管披露工资的那一层。

    我一个小白,只是去做个工程师或文员,这中间隔很多层,挨不上啊?

    其实只要做几层推演就可以了。

    我们来看图 2 对照表中 B 公司的情况。

    你的应聘岗位,假设是技术工种,对应的 C 位是 COO,负责营运的 COO。

    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的年薪为 61 万,假设 COO 会高一些,最多也就 80 来万。

    这家公司不到一万人,估计层级不会那么多。

    COO 下面的一层,应当是总监级,年薪应当不会超过 50 万。

    总监下面是高级经理,应该是 30 万的样子。

    高级经理下面的经理可能最多 20 万,经理下面的助理经理或主管,最多 15 万。

    再往下可能是工作 3-5 年的工程师,估计年薪不会超过 10 万。

    而你工作了五年,你的年薪已经是 12 万了,你如果去应聘同职位的工作,能给你现在的薪酬就不错了,相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薪酬要求主管的职位。

    主管、经理、高级工程师,每个公司的叫法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在同一个城市,薪酬是可靠的判断依据。

    一个大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小公司的主管甚至经理的职位,叫法不一样,拿薪酬去比较,可能更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贡献。

    2. 业务前景。

    年报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公司的业务前景。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择业找工作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有的时候是行业选对了,但公司选错了,结果也会很糟的。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我十几年前所在的半导体芯片是一个有技术有前景的好行业(当然现在更是如此),但我所在的公司出了问题,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倒闭了。

    那如何通过财务年报来判断一家公司的业务前景呢?

    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分析财报的三步法,叫做 PSI 法,分别是英文 Profit,Segment,Industry 的缩写。

    第一个 P 的 Profit 表示公司是否盈利,S 的 Segment 则要去分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利润构成,I 的 Industry 则是将相应的业务板块做横向的行业对标分析。

    下面我结合实例一一讲解。

    案例就从我上面讲到的倒闭的半导体公司,前英飞凌科技的内存事业部,后拆分出来又独立上市的奇梦达科技公司说起。

    我把时间拨回到 2004 年,因为那一年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时间点。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即第一个 P 代表的利润表

    图 4: 英飞凌科技利润表

    利润表主要看最后一行,也就是投资分析师常说的 Bottom-line,净利润。

    顺便科普一下常用的英文财务术语,Bottom-line 是最后一行的净利润,Top-line 则是第一行的销售收入。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当时英飞凌半导体的利润状况并不好。

    2002 年到 2004 年的三年中,前两年亏损得厉害,到第三年才出现微利。

    这张利润表有很多信息,作为非专业人士,用一句话概括就行了:公司到底有没有赚钱?

    答案是一直不赚钱,最近一年似乎开始赚钱了。

    光知道有没有赚钱是不够的,关键要看是靠谁在赚钱。

    这就要引入第二张表,那个 S 代表的 Segment Report,事业部分部报告。

    这个报告一般在披露事项中,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财报中,一般出现在头部的主要经营数据概述里。

    当时英飞凌的分部报告是这样的。

    图 5: 英飞凌科技分部财务报告

    从这份表可以看出,英飞凌有四大核心事业部,有线电子事业部,无线电子事业部,汽车工业电子事业部,以及内存电子事业部。

    从第二张表的息税前利润的构成中,可以看到有线电子事业部历年亏损,是个既没有成长性又拖累公司的包袱。

    无线电子事业部利润起起落落,但销售增长出现了向上的势头,属于有前景但也有一定风险的板块。

    内存事业部虽然最近的 2004 年贡献了一大块利润,但起伏很大,以 3 年累计的利润看,总体是亏损很厉害的事业部。

    只有汽车工业电子事业部有着稳定的利润贡献,而且收入在持续增长。

    如果让你选择,虽然是同一家公司,都叫英飞凌科技,你愿意进哪个事业部?

    当时的我是有选择机会的,选择 1,留在德国,我可以待在盈利的事业部;选择 2,回中国,当时提供合适职位的只有内存事业部,我最后选择加入了内存事业部做中国区的 CFO,结果如何呢?

    这就要做第三步分析了,I 的 Industry,Industry Benchmark Study。

    同行对标分析,内存事业部做的产品与其他事业部不一样,没有品质上的差异化竞争。

    内存芯片属于标准产品,拼的是价格,从下面的这张表可以看出,英飞凌排行老二,夹在老大三星与老四海力士这两家韩国公司中间。

    图 6: DRAM(内存芯片)平均售价、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表

    仔细看这张表,虽然最近几季的利润是正的,但英飞凌科技的利润在逐季下滑,而第四位的海力士则是利润持续走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上面这张表不是财报里现成的,但你可以摘取各家公司的年报做对比分析。

    这是数据层面的比较,从实际运作层面,当时的情形是:从员工工资成本到影响固定成本摊销的成品率工艺研发,德国公司

    ()

    都无法与亚洲的韩国公司竞争。

    在这里引用一下上司当时给我的提醒忠告:你记住,要是加入与两家韩国公司死磕的内存事业部,五年之后我们可能成不了同事了。

    果真被我上司说中,我是 2005 年底转到内存事业部的,2006 年这个事业部从英飞凌科技剥离出来在纳斯达斯单独上市,更名为奇梦达科技,2009 年 1 月,从德国到美国到中国,奇梦达科技所有子公司宣布进入破产重组。

    注重人文,技术领先,在花园式的工厂办公,我本想在这样的公司终老退休的,没想到选错了事业部,在我离拿「十年服役奖」的金表只差几个月的 2009 年 5 月,因为公司破产不得不另谋出路。

    通过上述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 PSI 的三步法推演,先看是不是盈利,常年亏损的公司就直接飘过了,当然能源源不断拿到投资人钱的互联网公司例外。

    接着要进行事业部分析,事业部可以理解成嫁入豪门的不同兄弟之间的选择,老大是浪子,老二是才子,老三是逆子,你可得把眼睛擦亮了,不是豪门就可以随便嫁的。

    诸如此类,外行往往只看粗的大类,它是西门子公司,是日本企业,是民营企业,而内行会用分类的眼光按专业属性去分辨其中的差别。

    用财报这只眼,就是用事业部的分部报告去解析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

    年报给我们的信息,除了上面的管理层信息与业务前景外,还有其他许多综合信息。

    比如员工构成,潜在风险与全球的布局。

    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再给大家介绍一条全球化布局的信息。

    3. 全球化布局。

    年报中有一栏信息,是专门讲一个公司的全球化布局的,比如下面这张图(图 7),可以看到英飞凌科技在 2004 年的全球子公司。

    第一列是各子公司的名称,第二列是注册地,第三列是经营活动。

    比如第一行的德累斯顿公司在德国,标示的 Production 说明它是生产基地。

    我框出的那一行,是日本的子公司,标示的 Distribution 表明它是区域分销中心。

    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是面向全球,拥抱各种机会的,这张表可以帮你按自己的志向做全球布局规划。

    你也许会问,这些信息有什么用?

    图 7: 年报中的公司地理分布信息

    我有一个学生,是我在浙江大学教过的一个在职读的研究生,在听了我的财报课后,受启发,找工作时,有意识地通过子公司信息进行筛选,去了他心仪的日本生活了几年。

    这位同学从小酷爱日本的动漫,由此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向往,梦想着有朝一日去日本工作生活几年。

    在听了我的讲课后,这位同学就从国内 A 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找到他所在的电子行业,然后检索这些公司的全球布局,看哪些公司有日本的办事处或子公司,最后发现一家总部在深圳,但在日本有办事处的上市公司。

    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优异的面试表现,他成功加入了这家公司,并通过一个商务项目,成功登陆日本, 圆了小时候的日本梦。

    财务是一门信息学科,而财务年报又综合了一家上市公司各种的对外发布信息。

    从这些信息入手,不仅可以对公司的全貌有深入了解, 还可以通过事业部分部报告, 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从管理层信息披露中, 了解管理团队的职业面貌, 特别是年薪信息;可以从中了解公司的管理团队的职业化水准,这可以为自己的期待薪酬提供一个直接的参考。

    公司的全球化布局, 包括在国内不同城市的布局,可以帮助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做自己的生活城市选择, 比如伴侣分居两地的, 可以从同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入手,找到一个在大集团公司里跨城市横向调动的机会,这样就不必为了移居某个城市而凑合自己的专业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 那么我如何通过有效途径, 搜索到各个公司的年报呢?

    那么最后咱们就来说说,怎么搜索年报信息。

    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在搜索网站上搜「XX 公司 2020 年财务年报」, 但更专业更系统的搜索方法, 是进入公司的官网,在「投资者关系」或者英文的「Investor Relations」一栏中,可以找到年报信息。

    除了年报, 在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栏目中, 还能读到公司的「对外公告」, 英文叫 Press Release 信息, 这里有公司最新的重要新闻发布。

    现在有了移动终端,像上市公司公告都不用电脑搜,直接用手机就能搜。

    我在手机里下了一个「大智慧」的免费 APP,只要搜相应的公司, 点开该公司的图标, 在「资讯」一栏里,就能看到公司的最新公告。

    比如下面关于「立讯精密」的信息, 就可以在手机端搜到。

    图 8: 手机端搜索到的信息截图

    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公司两天前的公告里,刚发布了要投资 10 亿进军新能源汽车的信息,在提问环节, 你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问公司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听到这样的问题, 面试官潜意识里的第一反应,会把你看作是公司的内部员工,因为只有公司的内部员工才会如此及时地了解公司的最新动态。

    而这样的一种认同感一经产生, 你从其他竞聘者中脱颖而出并拿下这家公司,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没错,财务年报就是从信息层面为你做好加入优秀企业的面试准备的。备案号:YXX149BbBaC4zX4Nvub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