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和《细雪》[1]
周逸之 文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著名唯美主义作家,出生于东京一个没落商人家庭,从小爱好文学,1908年入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1910年与学友、著名戏剧家小山内薰等人创办第二次《新思潮》,发表短篇小说《文身》、《麒麟》等,受到唯美主义大家永井荷风的极力推崇,从此走上文坛。此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活动中,谷崎写下了不少作品,主要有:《异端者的悲哀》(1916)、《食蓼之虫》(1929)、《细雪》(1947)、《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1)等长篇小说;《少年》(1911)、《小小王国》(1918)、《吉野葛》(1931)、《春琴传》(1933)等中短篇小说;他还写过剧本《法成寺物语》(1915)、《阿国和五年》(1922)和《正因为爱》(1921—1922)等。此外,他以自己富有文采的笔致将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为现代语(1934—1941),于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在文学上,谷崎有继承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一面,也有接受西方王尔德、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影响的一面。他的“作品的基调始终贯穿着对生活和美的浪漫主义向往,缺少紧密地联系现实、探讨现实真相的真正写实主义的态度”(西乡信纲:《日本文学史》)。
谷崎的汉学造诣很深,十几岁即能赋汉诗,1918年到中国游历,回国后写了《苏州纪行》《西湖之月》等游记。1925年重访中国,结识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回国后写了《上海交游记》。他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顾问。
长篇小说《细雪》从执笔到全部出版历时八年,最初登载于《中央公论》1943年1月号、3月号上,准备采取连载方式发表。这年6月,编辑畑中繁雄被陆军报道部召去,以“战时不宜发表这类有闲文字”为名,禁止继续连载。但作者采取了抵制态度,私下里继续完成上卷并自费印刷二百本分送亲朋。战后,于1947年最后完成中、下卷并出版。
谷崎写《细雪》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制造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政府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推行侵略战争的政策,日本反动政府在国内采取极其野蛮的法西斯统治,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战时体制。在精神方面,开展大规模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宣传教育,欺骗、蒙蔽人民群众,封闭进步报刊,逮捕和屠杀有反战反法西斯思想的进步人士。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有良知的作家除了沉默别无他法。被允许出版发表的只有煽动狂热情绪的战争小说。谷崎亲身体验到了“江户时代的作者触犯政要的忌讳而戴手铐、关禁闭的愤郁的心情”,为了回避对法西斯的支持,他写下了以关西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没落商家莳冈家四姐妹婚姻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细雪》。与法西斯统治下陷入水深火热的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相比,作者描写的关西中上流社会的生活,无疑是优裕而安闲的。但尽管如此,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些人在衣着、医药等日常物质生活,以及精神享受如戏剧、舞蹈等方面同样受到战争的影响,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对战争表达了不满。作为资产阶级作家,谷崎没有描写反映社会底层人民困苦生活和日本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斗争的情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上流社会尚且如此,也就曲折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民的反战、厌战情绪。小说在1943年3月发表的上卷第十七章中,谷崎借书中人物贞之助之口说:“不管怎么说,日本和中国关系不好,我们难过。”在当时严酷的法西斯统治下,作者勇敢地表达了日本人民希望中日友好的意愿,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主观上,谷崎润一郎是以唯美主义、艺术至上主义作家的形象走上文坛的。他定居京都,原是为了一时避难,但是关西的町人文化(上方文化)中保持的“旧日本的异国情调”深深吸引了他,使他迷上了关西生活。渐渐地,他从前期的“西洋生活”式的思想方式、艺术创作方式中脱胎出来,从具有悠久历史的关西町人文化中发现了自己,继而发现了日本古典美,并执着地追求它。这在作者是创作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对写作《细雪》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耗时七年将《源氏物语》译为现代语,可见对其喜爱和受其影响之深。作者自己也承认:“我从小爱读《源氏物语》,特别是长年将其译为现代语后,书写这本小说(指《细雪》)时,它也确实在我的头脑中。”因此,即使不说作者特意模仿它的风格,也不得不说他深受了它的影响。
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长篇小说在结构上都是并列式的。书中主人公的追求者多是出现以后又消失了,很少看到现代小说中出现的三角甚至四角关系。这并不是小说技巧的优劣问题,而是社会构造的反映,如果像交际社会即文艺复兴后的西欧社会那样,男女都在社交圈内结识、了解、比较和选择异性,然后产生爱情,那么,这些人物应该是彼此了解的。然而在大体保持了家族之间各自封闭的古老传统的当时日本社会中,正如《细雪》的女主人公雪子相亲的情况一样,男人们互不相识,出现之后旋即一一消逝,所以作者以她五次相亲为纲,并列为五大段故事,以此展开小说的情节,《细雪》的结构在这一点上与《源氏物语》相似。不过,在《细雪》中也先后出现了妙子—奥畑—板仓以及妙子—奥畑—三好的三角恋爱关系,但这只是陪衬主线的副线。这种复杂的恋爱关系的出现,正是那种古老传统的封闭社会结构发生的嬗变在小说中的反映。
小说的选材也受了《源氏物语》的影响,作者在主观上想回避残酷的现实(尽管仍然回避不了)而去描写莳冈家四姐妹的婚姻生活,力图再现古典的世界,用古典的方法构筑美。谷崎如实地写下了神户大水灾、东京大风暴以及许多关西的风土人情,对此,作者颇引以为豪。他说,要把《细雪》写成一本逐年逐月的回忆录,记录下小说那个年代的事件。但他所忠实的只是细节,正如作者所说,他要追究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坐一辆出租车,当时在那里能叫到汽车吗?即使能叫上,得花多少钱?”(《〈细雪〉回顾》,1948年11月《作品》)在宏观上,他却回避了当时现实生活的大环境,即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法西斯战争,给日本人民和其他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是当时的客观环境使然,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意追求《源氏物语》所代表的那种超然的古典美。小说中出现的赏花、捕萤、赏月、舞蹈等风流韵事,便是《源氏物语》那个时代以来,王朝文化所津津乐道的主要题材。
《细雪》不同于《源氏物语》,后者是以男女恋情为主题,而《细雪》的主题是“同胞爱”。小说以住在芦屋分家的二姐幸子及其丈夫贞之助组成的一个中流以上家庭的生活为中心展开。莳冈家是从旧幕时代以来就颇有名望的世家。到大正末期,由于父亲的奢侈放纵,家道衰落,双亲相继去世。长姐鹤子招赘的女婿辰雄,转让了船场的旧店铺,住在上本町,出任银行职员。未婚的三女雪子和四女妙子因和辰雄关系龃龉,多半住在二姐所在的分家。雪子是位腼腆、内向的日本古典式美人,小说以她的五次相亲作为中心事件展开。四女妙子是位活泼而又多才多艺的现代女子,与雪子恰成对照,颇像一名职业女性,其恋爱过程也几经波折。
《细雪》尽管是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但是并没有一般读者期待的小说的高潮,无论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还是故事情节,都没有发生特别戏剧性的变化。毋宁说,这倒是该小说的特色之一。
小说的女主人公雪子,并不像西方近现代小说中的女性那样,做出惊世骇俗的行动,具有不同凡响的思想,似乎也不具备积极掌握自己命运的意志。可是,她虽然采取这种沉默被动的生活方式,却并没有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也没使自己的生活走向崩溃。她免不了被周围的事物推着向前走,却也没有任何人能左右她的命运。
雪子温文尔雅,谦和有礼,腼腆羞怯,勤劳坚韧,富于献身精神。无疑地,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学的理想,是把她当作典型的传统日本女性来描写的。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阶级以传统的封建道德麻痹和统治人民,女性更是处在被奴役、被玩弄的悲惨处境。历来的统治阶级都认为妇女是以忍让温顺为最大美德,安于命运,逆来顺受。《源氏物语》里源氏的正妻紫姫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雪子尽管在一般小事上温顺随和,但在婚姻问题上却很有主见,并不一味顺从。她曾借故拒绝了大姐夫辰雄为之选择的一门亲事。诚然,其中包含有对辰雄挟嫌使性的成分,但毕竟是因为雪子受过比较系统的西方教育(她是女校英语专科的高材生),多少有些自由思想,由于受阶级地位以及门第观念的束缚,她只能在相同、相近阶级地位的男子中物色对象,但她毕竟不唯姐夫之命是从。当然,她的婚姻观是陈旧落后的,她甚至比幸子更强烈地反对妙子和原奥畑商店学徒、摄影师板仓结合,宁愿让妙子嫁给不能自食其力的纨绔子弟奥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