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夏天,在济南召开的一次《骚动之秋》讨论会上,一位老作家对我说:“刘玉民你很幸运,这么多前辈、领导和专家都这样关心你的这部作品,这是很不容易的。”
那话确实说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感受。
事隔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另一次讨论会上,我的这种内心感受越发变得强烈了。
的确,我是幸运的,《骚动之秋》是幸运的。
《骚动之秋》问世不足一年,在文学艺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这使我感受到了鼓舞鞭策,也使我从中学到和领悟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我知道,那赞扬也好,批评也好,都并不仅仅是针对这部作品和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人物的,那更多地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真诚、真实地反映时代和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的期待和呼唤。
我的幸运,《骚动之秋》的幸运,或许首先应当归功于这个真诚和真实。
作家只有真诚,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作品只有真实,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是一个被唱滥的调子,然而也是一个常青的调子。
只要生活存在,真诚和真实的文学就会存在,就会受到欢迎,这是不以什么人、什么主义为转移的铁的定律。
真诚和真实何尝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啊!
我惟愿自己永葆一颗真诚之心,把追求“惊人的真实、力量和美”
(高尔基语)视为目标,一如既往和坚持不懈地去拥抱生活、拥抱文学。
作为反映新时期农村变革生活的系列长篇,《骚动之秋》只是第一部。
我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岁月里,不要辜负了众多前辈、专家和读者朋友所给予的幸运。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给予了我再版修订的机会。
尽管如此,作品仍难尽如人意。
我说过,这部作品如果能够跟作品的主人公一样,身上虽然存在着诸多缺点毛病,却是实实在在和活生生的,我就自觉欣慰了。
作者
一九九一年四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