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梁与东魏、北齐并陈并言。
《寰宇记》:梁大同二年,割北徐州之新昌、南豫州之南谯、豫州之北谯凡三郡,立为南谯州。
案《魏志》:萧梁所置,止曰谯州。
陈于盱眙立北谯州,始以新昌所治为南谯。
则诸书于梁称南谯者缘此,追称之也。
《魏书地形志》:谯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新昌城。
领郡四,新昌郡领县四:赤湖、荻港、薄阳、顿丘。
案《舆地纪胜》:荻港在清流县西北二十里。
《州志》:赤湖在州西十里,薄阳坝在州南二十里。
即二县故址。
又今县东南四十里界六合有赤山湖,全椒县西北六十里有赤脚湖,或有一赤湖命名处。
又高塘郡领县四:平阿、盘塘、石城、兰陵。
案旧志:高塘城在县东北六十里。
《魏书地形志》:高塘郡,隶谯州。
《隋志》:废高塘入顿丘。
即此。
《通鉴纲目》:梁太清三年,东魏取梁司州。
注于是东魏尽有淮南之地。
《南史》:梁绍泰元年,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举兵反。
史略谓齐因纳萧渊明归地,及渊明废,徐嗣徽以谯、秦二州降齐,江北悉没。
又案旧志:北齐宣帝时,徙南谯州于新昌郡。
误以陈宣帝为齐宣帝,兼误北谯州为南谯州。
至云:北齐宣帝时改北谯为临滁,领县三,曰新昌、临滁、高塘。
据《隋志》:全椒,梁曰北谯,置北谯郡。
后齐改郡为临滁,亦在全椒。
而齐无地志,莫详。
所领县以高塘言,则为郡,自梁至后周始废为县。
以新昌言,则至陈犹为郡,至隋始改顿丘县为新昌县。
又皆不在北齐时。
陈为新昌郡治,兼南谯州治隶焉。
太建末入北周,废州之高塘郡为高塘县。
《通鉴纲目》:太建五年,陈击齐,取江北数郡。
瓦梁、庐江、历阳、合肥皆降于陈,高堂、齐昌、瓜埠、胡墅等城亦降于陈。
《隋书地理志》:盱眙,陈置北谯州。
《陈书宣帝纪》:太建五年,割南兖州之盱眙属谯州。
应即北谯州之置。
六年,诏赦南谯等州。
应即新昌之谯州,别称南谯州之始。
七年,移谯州镇新昌。
据《隋志》:盱眙,陈置北谯州,寻省。
(第6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