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熙宁间所创之九楼、三亭,其名仅存,而址皆不可考。
盖城经屡拓,而纪载缺如之故也。
罗 城 《三山志》:唐天复元年,王审知创筑罗城四十里,设大门及便门十有六,水门三。
按黄滔《天王寺碑》:大门八,便门九,水门三。
南曰福安门,福安之东曰清平门,西曰清远门,其西北曰安善门,安善之东曰通远门,其东曰通津门,通津之北曰济川门,其西曰善化门。
宋熙宁二年,既增筑子城西南,罗城西门缺,不复作。
丰乐门已为子城西门。
政和五年,利涉门灾,罗城南门复废不治,二方雉堞淹没断绝,遂与子城通矣。
今门存者七:南利涉门,双门有上重楼夹阁,政和五年灾,此门遂废。
按即黄碑福安门也,在今安泰桥,详见《桥梁》。
东南通津门,祥符九年,严辟疆改名兼济。
康定二年,沈邈复旧名。
按唐时罗城唯此门今尚存,俗呼津门。
《闽都记》:上有楼,祀五显,今仍之。
东海晏门,严辟疆改名,俗呼鸡鸭门。
按即黄碑清平门也,在今澳桥西。
东北延远门,按即黄碑通远门也,在今贡院前。
考今贡院东有里社,曰延远境,俗呼北院后,当即其地。
北永安门,按即黄碑济川门也,在归怀安县治后,今名永安境,考境今钱塘巷内。
西北安善门,上有楼,内有鹿顶门,今西湖旁正伪闽为复道处。
郡志按即黄碑安善门也,今西湖。
考蔡襄《修河记》:自乐输门重鹿顶门,墙九十八丈。
以势考之,当在今北后街营尾地也。
西南清远门。
俗呼鸭门,旧以丰乐为罗城与清远门接,故中间又有金斗门。
熙宁拓子城,遂自金墉桥以南皆无城,门亦废。
郡志:即黄碑清远门也,在今鸭门桥。
又按黄碑有西曰善化门,此无者。
缘宋熙宁二年增拓子城,以此门作子城门,易名丰乐故也。
夹 城 《三山志》:梁开平元年,王审知初筑南北夹城,南夹城,今宁越门东西一带。
北夹城,今严胜门、遗爱门是。
谓之南月城、北月城。
黄滔《万岁寺》诗:”
新城似月圆。”
南城大门二,黄滔碑:一曰登庸,一曰道清。
累砖甓,设悬门外楼橹七十间,便门六,水门二,浚濠以通潮汐。
北城大门二,黄碑:一曰道泰,一曰严胜。
便门五。
南城大濠百五十步,北城决河通西湖。
(第1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