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
;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竹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1]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2]一时啼。
[1]四川奉节白帝山上,西汉末公孙述据此,自号白帝,山、城因此得名。
刘备伐东吴败归就死在白帝城。
用地名即景,亦有怀古意。
[2]《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诗《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
,到唐代还是那样。
“闇”
,同“暗”
。
传世本《尊前集》,如黄荛圃旧藏明钞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汲古阁本,俱作“闇”
,彊村本作“闲”
,盖误。
残夜鸟啼,作“闇”
自好。
白氏本集亦作“闇”
。
望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3],郡亭枕上看潮头[4],何日更重游。
[1]“谙”
,熟悉。
[2]蓝草,蓼蓝,可制靛青。
[3]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作者有《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宿因月桂落”
,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
又《东城桂》诗自注:“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这不过是中秋晚上到天竺山中赏月罢了。
[4]“郡亭”
,在杭州,盖即虚白亭。
作者有《郡亭》诗:“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