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杜甫诗选注萧涤非读后感》

(第1页)

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

这第一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

据《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又据《进鵰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可见,杜甫打七岁时起便已经有诗,到他四十三岁写《进鵰赋表》时,连同文章(即所谓“笔”

)已有了一千多篇。

那么照理推算,其中属于三十四岁以前作的诗,少说也该有个三四百首。

可是,据现存的诗来看,我们能确定为这一时期作品的,总共不过二十几首。

这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使我们不能看到这位诗人的创作全貌。

尽管这期作品遗留的是这样少,但我们认为仍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来处理。

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过好几百首诗,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抹杀;同时,即从这些诗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都自成一个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来,合并起来,便不易看清杜甫创作的转变和发展的迹象。

杜甫三十四岁以前,正是所谓“开天盛世”

,他自己也过着一种“裘马颇清狂”

的游历生活,“快意”

了“八九年”

因此,这一期的诗,主要是写个人生活或摹写景物,充满一种年少气盛的活力。

但在个别诗篇里,我们也可看出诗人杜甫对人民的灾难已流露了他的同情,对上层社会的“机巧”

,也初步有了憎厌,这正是他此后诗歌成长的根苗。

在诗的体裁方面,这时写得最多也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诗,其次是五言古体诗,所谓“长句”

的七言古和七言律,这时似很少写(现存的只七律一首)。

五言排律和五七言绝句也很少(现存的只五言排律和七绝各一首)。

诗的规模也不大,篇幅很短,《临邑舍弟》一首一百二十字,算是最长的了。

总之,第一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杜甫的创作准备时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