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月,西临晴光潋滟,南门应近,昌极其炽
勤布辉芒,维斥万载,移步,待看,更睨(折)金乌”
正值朗朗月明,一叶扁舟荡於赣江,十分悠游自在,竟似方自九天之上垂流而下,脱尘绝世.(注1)。细看之下,这舟上竟站著一个老艄公,疏一下,缓一下地划著。这时更从乌蓬之中钻出一个人,嘴里吟咏完毕,尤喃喃自语“前人所做此词,甚是大气,只是思忖词中意思,竟是月辉盖过日晖了,因此为世人所不喜。可见世理自是阳盛阴枯,亘古不变的。只是如今世道,盛也是阳,枯也是阳。这麽奇怪的事,且待我亲去一探。”那梢公听得言语,呵呵一笑“这位相公,你说的话,小老儿不甚明白,但是你来这洪州府,却是来对的了。(注2)。看你的衣著打待,也是读书人家,来我们南昌读书的吧。小老儿自己没读过什麽书,但是我却知道,我们洪州书院,最是天下闻名。每次大比的什麽状元,榜眼,探花,总有一个是落在我们洪州的。(注:唐宋时期江西文坛发展甚盛,唐宋八分之三大家出自江西,还在这时形成了江西诗派)(注3)这位相公,你只要肯在洪州安心读书,没准明儿个,你也成了状元公。”
却看那艄公说得眉飞色舞,那人只是微微一笑,接口道“请问艄公,我们什麽时候能到达隆兴府?现下已是申时,再晚就不方便打尖了。”那艄公一拍脑袋,瞧我这糊涂的,相公莫急,大约再过半个时辰,我们就可上岸,包准误不了相公你投宿打尖。”
且说艄公一路絮絮,听起来像是有一点见识的。两人说说笑笑,也挺好玩。待船靠岸,犹自不住“倒是有个地方,凡是读书人在洪州的,都常前去游探,就是那百花洲上的状元桥(注4),据说状元桥上走一遭,行诗布令不须抄,状元桥上三往返,文章风流天下效。小老儿这辈子看过的人也多了,相公印堂光亮,双目有神,肯定将来名动天下。在洪州入学之後,何不选个吉日,去状元桥走上一趟。一来讨个口彩,二来那百花洲景致很好,也做游玩之用。”那白衣公子笑著谢过,待得艄公指点路径後,两人分道,自去投宿不提。
那艄公一辈子都在江中摆渡,来往渡客著实不少。他也算是阅人多矣,那位公子也确非凡品,他摆渡那位公子到南昌县,给南昌县带来一场风风雨雨,那也是他没想到的了。这是後话,暂且不表——
注1:此处仿照水晴光第一章白流霜出场而写
注2:隋灭陈後置,治豫章。南昌称洪州始此。唐改豫章为南昌。南宋孝宗年号隆兴,因升洪州为隆兴府。但南昌此时仍为洪州府南昌县。
注3:宋代江西共有进士5145人,其中北宋1745人,南宋3697人。约占宋朝进士总额的1/6,在《宋史》中,江西籍人士被收入列传的达219人,居全国第一。
注4:【状元桥典故】
飞燕翻风弄落蕊;
游鱼逐水戏浮萍。
──凌鹤题百花洲,在南昌状元桥和三道桥之间的东湖一带
状元桥,是南昌东湖和南湖的分界桥。建於明万历四十七年(1617年),过去是石拱小桥,南昌人称之为“广济桥”。後改名为“状元桥”,这里有个典故~~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江西大庾有一个人叫戴衢亨,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只是当地的七品县官有眼无珠,使得他直到三十岁还没能考取一个秀才。
有一年又值乡考,戴衢亨又名落孙山。众童生不服,给他捐了个秀才才取得乡试的资格。八十天当中,他凭著满腹才学,从乡试到殿试,连中三元,皇帝召见,钦点头名状元,衣锦还乡。那位县太爷,自知难逃厄运,边连夜挂印逃走。戴衢亨为了出这口怨气,并警告那些官员,便在路过南昌广济桥时,在桥旁挥毫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後来南昌知县钱志遥猪持修建并将“广济桥”改为“状元桥”,便一直沿用下来。1935年改为混凝土平桥,1996年南昌市政府整治四湖时再次修缮这里因为是先编案情再查典故,所以把状元桥存在的年份提早到了宋朝状元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