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应天府皇宫奉天殿
此时身穿明黄龙袍头戴黑色翼善冠、年约四十岁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底下站成两排的群臣。
负责开国大典的礼部官员站在御阶之上,手里捧着圣旨正在抑扬顿挫地宣读开国建朝的诏书: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沙漠蛮夷,窃据正统,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顺天应民,号令群雄,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终至驱逐胡虏,重振中华,复我汉室衣冠,继我华夏文明,功比三皇,德堪五帝……”
就在这时,呼噜声突然在殿内响起,抑扬顿挫像奏乐。
礼部官员捧圣旨的双手一抖,差点吓得把开国诏书掉地上。
这可是大明开国典礼啊,居然有人睡觉,呼噜声还这么响亮!
龙椅上,朱元璋气得右手用力一拍座椅扶手,一双狭长的眼睛如利剑一般,带着森冷寒意在朝臣中间四处搜寻,最后停留在了站在左列首位的年轻人身上,冰冷的眸子顿了顿,缓缓融化,满脸哭笑不得。
满大殿的朝臣们也纷纷愕然,随后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到了那个年轻人身上,有人憋笑,有人皱眉,有人担忧。
“叔父!叔父!”
老朱喊了三声,但是年轻人一点反应都没有,伴随着微微起伏的胸脯,呼噜声依旧如黄钟大吕般响亮。
老朱看向左手第二位大臣,无奈道:“善长先生,你离得近,赶紧帮着叫叫啊!”
紧挨着年轻人身后站位的李善长悄悄伸手戳了戳前方人的背脊。
“啊呀,哪个扑街拿刀捅我?”
惊呼声从年轻人嘴里发出。
群臣心想:这位爷总算醒了,不然他当然不会有事,但是上面那位说不准会把气撒在大伙儿头上。
李善长连忙在身后解释道:“没有刀没有刀,是老朽的手来着!”
年轻人醒了醒神,然后回头用惺忪睡眼瞪了李善长一眼,没好气道:“老李,不是我说你,在这么隆重的场合你在这跟我打闹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李善长一口老血憋在胸口,差点憋出内伤。
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这有点无耻了吧?
朱元璋这时出声道:“叔父,今儿是咱大明开国建朝的吉日,群臣在此聆听大诏,祭天告地,如斯神圣的时刻,您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睡觉呢?”
朱彝这时候也已经清醒过来了,他抬头看看皇位上高坐的侄子,佯装诚惶诚恐的样子连连告罪。
朱元璋也很是无奈,没办法谁让底下这个年轻人是他亲叔叔呢?
老朱家现存的唯一长辈!
那真是打不得骂不得!
稍有懈怠就是不孝!
对于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来说,孝字在他心里可是根深蒂固,所以听到朱彝告罪,他脸上连忙堆起了笑容,温声说道:“叔父,咱不是责怪您!咱是看到您站着都睡着了,可见有多劳累,侄儿是心疼您!”
“是是是!陛下有心了!”
朱元璋关切地问道:“叔父昨夜没有休息好?”
朱彝叹道:“想到陛下和诸位文臣武将艰难奋斗了整整十多年,如今终于皇图霸业功成,付出有了回报,叔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一整晚兴奋得睡不着觉,没办法最后只能听歌看舞挨到上朝,这一整夜没睡,所以刚才难免有些犯困!”
李善长等人听到朱彝的回答都努力忍着好悬没笑出来,听歌看舞挨到上朝,这话说的!
你老人家看了一晚上美姬歌舞真是辛苦了啊!
“听歌看舞一整晚啊,那叔父还是要多多注意休息,身体康健为重!”老朱憋了半天终于挤出一句话。
“辛苦就不说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为国为民而已!”朱彝笑嘻嘻地接了一句。
老朱和群臣脑子里同时冒出一句话来:这脸皮!比濠州城的城墙都厚啊!
“叔父公忠体国侄儿甚是欣慰,待会儿开国大典结束就回去好好把觉补上!现在嘛只能委屈叔父您先辛苦忍耐一会儿了!”
朱彝点头:“应该的应该的!”
老朱说到这里也有些哭笑不得:“话说回来,叔父您双手掺在袖子里,低着头静静地站着,侄儿还以为你在仔细聆听开国大诏,没想到居然在睡觉。站着都能睡着,这本事……不愧是咱的叔父!”
朱彝心说我会告诉你这是咱在后世上学时所掌握的独门绝技吗?
没错!
朱彝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他来自后世!
十多年前来到了元末,重生成了朱元璋老爹朱五四的小兄弟,家里的老幺,比最小的侄子朱重八还要小十来岁,家里取名朱五六。
而朱彝是后来他在老朱给自已改名元璋的时候,顺势也帮自已改回了前世的名字。
群臣听着这叔侄两人的对话直撇嘴,上位脾气火爆性情严苛,但是对朱彝这个亲叔叔却得陪着笑脸,要是换做其他人,敢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打个喷嚏,都得下死牢。
“晁主事,继续宣读登基诏书吧!”这是老朱的声音。
礼部主事连忙躬身领命,于是接着继续往下宣读:“今奉天承运,开国建元,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皇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宣读完以后,所有大臣一起,三跪九叩三呼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