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博尔赫斯的面孔》

(第1页)

水滴

瓦尔特·本雅明的著名比喻。

我记得他是在谈论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时使用这个概念的。

一张巨大的网撒入水中,拉起来却什么鱼都没有,惟有水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普鲁斯特正是这些水滴的收藏者,它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个个瞬间,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

晚年的英玛·伯格曼在解释拍摄《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动机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正是童年的一部幻灯机,打通了重返记忆的幽暗之路。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只要一闭上眼睛,她所经历的往事就会像演电影一样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演电影”

正是记忆的另一个绝妙的比喻。

的确,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电影更适合成为通往记忆之路的通道了。

它是我们全部童年生活的核心和枢纽。

只要打开它的阀门,那个湮灭的年代的所有气息就会扑面而来。

那是炒熟的葵花籽、南瓜籽特有的焦糊味;是尘土和雨水的气味;是女人们香浓而迷人的雪花膏的芬芳;是哒哒作响的发电机散在空气中的柴油味;是月亮、星星高远而神秘的夜晚的气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