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昌平山水記》

(第5页)

路有石橋五空,德勝口水逕焉。

又西有石橋一空,今圮。

陵東向,碑亭西有橋三道,皆一空,餘如康陵。

榜曰昭陵,碑曰大明穆宗莊皇帝之陵。

明樓為賊所焚,樹亡。

定陵在大峪山,距昭陵北一里。

自昭陵五空橋東二百步分北為定陵神路,長三里。

路有石橋三空。

陵東向,碑亭東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永陵。

其不同者門內神厨庫各三間,兩廡各七間,三重門旁各有牆,牆有門,不升降中門之級,殿後有石欄一層,而寶城從左右上。

榜曰定陵,碑曰大明神宗顯皇帝之陵。

殿廡門為賊所焚,樹亡。

慶陵在天壽山西峰之右,距獻陵西少北一里。

自裕陵神路小石橋下分東北為慶陵神路,長二十餘步。

有橋一道,一空,制如獻陵。

平刻龍鳳,殿柱飾以金蓮,殿無後門。

殿後繚以垣門一道,門北有橋三道,皆一空,其水自殿西下,殿門西又有一小橋,為行者所繇。

殿北過橋,有土岡,自東而來,至神路而止,岡後周垣門三道,如獻陵。

寶城東西直上,至中復為甬道而入。

榜曰慶陵,碑曰大明光宗貞皇帝之陵。

殿門前及垣內樹四五百株。

德陵在檀子峪,距永陵東北一里。

自永陵碑亭前分北為德陵神路。

陵西南向,碑亭前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景陵。

平刻龍鳳,殿柱飾以金蓮,殿無後門。

榜曰德陵,碑曰大明熹宗悊皇帝之陵。

樹亡,凡殿樓門亭俱黃瓦。

十一陵皆一帝一后合葬,有繼立為后而祔葬者,有追尊所生為后而祔葬者。

仁孝文皇后徐氏葬長陵,誠孝昭皇后張氏葬獻陵,孝恭章皇后孫氏葬景陵,孝莊睿皇后錢氏葬裕陵,孝貞純皇后王氏葬茂陵,孝康敬皇后張氏葬泰陵,孝靜毅皇后夏氏葬康陵,孝潔肅皇后陳氏葬永陵,孝懿莊皇后李氏葬昭陵,孝端顯皇后王氏葬定陵,孝元貞皇后郭氏葬慶陵。

孝烈皇后方氏祔葬永陵,孝安皇后陳氏祔葬昭陵,繼后也。

孝肅皇后周氏祔葬裕陵,憲宗母也,孝穆皇后紀氏、孝惠皇后邵氏祔葬茂陵,孝宗母、睿宗母也,孝恪皇后杜氏祔葬永陵,穆宗母也,孝定皇后李氏祔葬昭陵,神宗母也,孝靖皇后王氏祔葬定陵,光宗母也,孝和皇后王氏、孝純皇后劉氏祔葬慶陵,熹宗母、大行皇帝母也。

而熹廟懿安皇后張氏不知所終,事莫得而詳焉。

宮人從葬之令,至英宗始除。

故長陵有東西二井,東井在德陵東南饅頭山之南,西向,西井在定陵西北,東向。

並重門,門三道,殿三間,兩廡各三間,綠瓦周垣。

會典言長陵十六妃從葬,位號不具。

其曰井者,蓋不隧道而直下,故謂之井爾。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