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之昌黎乃金之廣寧縣,大定二十九年改為昌黎。
名同而地異也。
三國志,魏武用田疇之言,上徐無山,塹山湮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
徐無山在今玉田,則柳城在玉田之東北數百里也。
北齊書,顯祖伐契丹,以十月丁酉至平州,從西道趨長塹,辛丑,至白狠城,壬寅,至昌黎城。
是昌黎在平州之東北,齊主之行急,猶五日而後至也。
隋書,漢王諒伐高麗,軍出臨渝關,至柳城。
唐書,太宗伐高麗還,以十月丙午次營州,詔遼東戰亡士卒骸骨並集柳城東南,命有司設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
丙辰,皇太子迎謁於臨渝。
關在今撫寧之東,則柳城又在其東,太宗之行遲,故十日而後至也。
遼史載柳城曰興中府,古孤竹國,漢柳城縣地。
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城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而遷都之,號曰和龍宮。
慕容垂復居焉。
(垂都鄴,其子寶始遷龍城也。
)後為馮跋所滅。
(高雲滅慕容氏,馮跋代高雲,非跋滅慕容氏也。
)魏取之為遼西郡。
隋平高寶寧,置營州,煬帝改柳州郡。
唐武德初改營州總管府,尋為都督府。
萬
歲通天元年,陷李萬榮。
神龍初,徙府幽州。
開元四年,復治柳城,八年徙漁陽,十年還柳城,後為奚所據。
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方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節度使。
重熙十年,升興中府。
有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
統州二、縣四,其一曰興中縣,本漢柳城縣地,太祖掠漢民居此,置霸城縣。
重熙中置府更名。
此文述柳城之故頗為詳備。
元世祖至元七年十月己丑,降興中府為州。
以地圖按之,當在今前屯衛之北,但唐書平州下云,又有柳城軍,永泰元年置。
蓋唐時柳城之地屢被陷沒,移遷無常,此其在平州者,或即今之靜安社未可知。
然不可以永泰元年之柳城為古之柳城也。
一統志采輯諸書,不出一人之手。
如柳城廢縣既云在府城西二十里矣,而於土產則曰人參、麝香、豹尾俱廢柳城縣出。
今府西二十里乃灤河之西,洞山之南,沙土之地,其能出此三物乎?案唐書營州柳城郡貢人葠、麝香、豹尾皮骨骷,志本引之,而不知所指府西二十里廢柳城縣之誤也。
考昌黎
(第6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